今天朋友在家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自己有幸作为旁听者,朋友的暖场做的很到位,聊了孩子的一些兴趣及爱好。然后慢慢的切入到学习上,接着运用了具体化技术,一步一步的,层层细化。问孩子哪一科目学的比较好,在班里怎样?(具体化)你是怎么做到的。(找例外,借成功经验)再次肯定了孩子的难得与不容易。(让孩子感到了被理解)。又问了孩子哪些科目有提高的可能性,孩子说了语文,朋友又说:“是什么让你觉得语文会提高呢?”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计划。
当问到孩子对于初中三年的规划时,孩子沉默了。可能是在思考吧!也可能是再向未来借力过早了。也可能是在家里的缘故吧,总之朋友能迈开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自己还不敢。
与孩子的母亲聊的时候,朋友做到了很好的倾听。只是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平时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孩子的母亲说:“每次孩子出去玩回来时,自己的第一句话就是跟谁玩?去哪了?”(重视结果)在朋友的引导下孩子的母亲知道了还有更好的问法(今天开心不开心?)这样既关注了正向,还让孩子感到母亲是真的关注自己。朋友没有建议也没有评价。
最后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有惰性,总是提醒他该做什么了,他才去做。朋友也说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一般化技术)自己家的孩子也是这样(自我暴露)最后孩子的母亲说出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孩子说的太多了,干预的也太多,包办的太多,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太重视结果了。)相信她自己经过这次聊也成长了不少。真是每个人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