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我真的够好吗?或者只是人们认为我很好,而我实际上是个骗子?”很多人可能有这种感觉,但为什么呢?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无论有多少证据表明你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成功的学生、员工或老板,你心中仍有一个角落在哭喊“我不配,我骗了你”——这就是保琳(Pauline R. Clance)和苏珊娜(Suzanne A. Imes)在1978年发现并命名的“冒名顶替综合症”。
那些优秀而谦逊的女性临床心理学家宝琳和苏珊娜在过去五年里接触了150位女性来访者。在别人眼里,她们是优秀的女性——受人尊敬的教授、博士学位获得者、优秀的大学生。然而,他们并不赞同这些所谓的“成功”:有人认为录取委员会在录取前就犯了错误;有人认为期末考高分是因为幸运或者某位教授偏袒;有人认为高估了自己,不能赢得现在的工作。
大美女,往往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
他们似乎缺乏将外部世界的成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内心“谦虚”的自我,把成功从门外变成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与此同时,他们还遭受着另折磨——“如果有人发现我名不副实,我就是骗子”的恐惧。在自卑和恐惧的不断交织下,他们有着一些独特的行为模式。比如,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无能”,他们比普通人更努力,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迎合老师和上级的决定,甚至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得到上级的认可。
身材很好,却要包得严严实实
然而,这些掩盖自己“无能”的努力加剧了“骗子综合症”。人们喜欢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归因。归因方式有两种:是内部归因,即认为自己的某些特点(如智商或性格)是一件事情成败的原因;另是外部归因,即,认为外部环境(如文化或家庭)是一件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归因的角度看,那些失败时过分自责,认为自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人——比如,他们不够聪明,成功时过于看重环境,比如,好运-他们更不快乐,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患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女性是成功的典型外在因素——这些成功与我自己的能力无关,我只是花更多的时间去迎合别人。
我是三小姐,并不是一个心理学从业者。
只是一位关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内衣内裤袜子的玩家:@三岁定八十
留言,评论,私信,必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