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完这部真人卡通片时,心里就有一种预感这一定又是部争议较大的影片,尤其是这样一部主要针对儿童的卡通。果不其然。
蒂姆•波顿的黑暗怪诞对部分情节的处理着实和我对中国儿童作品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别。当然只是差别,并无对错。
进入工厂参观的五个孩子,最后只留下了什么都没做的查理,当然这是通过影片名字就可以知道的结果。第一个孩子因为贪吃掉入巧克力河,第二个功利心强变成了蓝莓,第三个因为傲娇任性被送进废品站,第四个自以为是,被高科技所腐蚀变成信号微粒,影片的过程中相信会有很多孩子被他们过分的露拙,滑稽的动作而逗得捧腹大笑,没错在看见这四个孩子时我也极其讨厌他们,他们就像是很多生活里的形形色色的影子,可以很轻松的就找出原型,你,我,他。所以每个人离开时,我都会很害怕,问已经看过一遍影片的同伴说他是死了么,还会出现吗?我想,这是稍大点观众正常的反应吧,但奇怪,影片里剩余的孩子和家长除了惊讶好像并无其它,自然我不能说这是他们的一种隐隐的冷漠。作为要坚持到最后的查理,我在心里祈祷:你一定要乖一点,什么都别做,这样就可以到最后了。 吸了一口冷气,原来主人公要靠乖来获得最后的胜利。我并不理解。
影片的开始让我不禁很多次觉得这是一部黑暗童话,甚至是一部恐怖片,脸色煞白的旺卡,机械的工厂,稀奇古怪的背景音乐,除了查理一家,其他的所有都好像是一个陌生冷血的世界。让我最先感到吃惊的情节应该是查理的爷爷面对自己很崇拜的旺卡时,告诉他,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曾经在这的工人。波顿当然不会让影片按照自己那感性温情的思想走下去,旺卡愤怒的说,你不会是那个间谍吧 。这的确让我吃了一惊。 影片结束后,我想了许久,但好像所有的不通人情又是情有所原。
旺卡父亲对小旺卡童性的打击泯灭,长大后工人对旺卡的背叛,让旺卡不得不放弃自己拥有的感情,一步步将自己武装,甚至变成一个冷血的人,但他依然喜欢孩子,像他一样的孩子,纯真善良,对糖果的喜欢,他喜欢不会背叛他的小人国的工人们,所以他想找继承人可以照顾他的工厂照顾他的工人。只是现代教育让很多孩子过早的接触到了成人世界的肮脏,前四个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出于他们本身,从影片里他们父母的刻画反应就可以知道答案,从孩子的身上反映出成人世界的贪婪,功利,金钱至上,我想这可能是对影片较为合适的解读吧。
这部影片是根据小说改编,小说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高度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贫富差距过大,大机器生产代替很多工人,导致工人失业,人人都想着金钱就是一切。想来这部影片也是很好的一个反映。 当然像我一样的观众除了可以承受的小黑暗来说,更多的也和孩子们一样,被很多温情的情节感动:爸爸失业了妈妈对他的配备和鼓励;查理将一块巧克力掰着分给家人一起吃,所有人心里的欣慰又不舍;旺卡父亲认出旺卡时的眼神,,,,我想这是影片留给我的最大收获,也是他最大的目的。
选择它的美丽去期待和回忆,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