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已经又一次完成了日更一百,没有太多的兴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
脑海中浮现出当初第一个日更一百的兴奋劲,清晰地记得那时候身穿一条大红裙子,异常耀眼。因为付出了那么久。终于全是看到了数量上的进步。当然写作上也是有收获,可能是体现的不够明显而已。
这两天用的新模式上课,让同学们开始写感受,发现问题很多很多,我就像愚公一样要慢慢的搬石头。
昨天讲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今天在利用一节课时间来巩固练习。结果问题是花样百出,原来老师认为的学生会了和学生真的会做题之间的差距真叫一个十万八千里哦!
第一次开始尝试慢慢走进学生答题的呈现点。开始关注他们写试题时候的那个解题过程。原来做试卷都是凭感觉的,从来没有自我总结的方法。
审题不仔细,看题速度慢。解题无方法等等都是共性的问题,都是一个个难啃的骨头,不能太着急,需要步步落实。
小说单元中只讲了环境描写一个点确实还是不够的,需要涉及到文章的情节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等。
语文知识考点太多,太杂,太乱,学生想做愿意做的太少。最近也开始慢慢添加作文教学,小作文的片段训练都会越来越完善。
学生提到了这种新课堂形式的利弊,感觉他们还是很会发现问题,觉察力也开始慢慢提高。
语文学习或许也是这样一个不断积累和调整的过程。课堂形式的改革,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挺不错,唯一的不足估计就是学生对自我目标感的缺失。
只要老师没有布置任务,那么一节课就不知道自己该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自我的语文学习没有方向和方法。
讲了知识点不去落实和练习,就是单一的从老师这里吸收的过程,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没有动力,没有目标。
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到底会不会不去思考。老师要查的就得去写,不说就不动。
先把课内知识点落实到位,再开始不断慢慢融合新的方法和形式,改革太快,学生还有些不太适应。
作文教学必须要慢慢的建立起来。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先练习起来。批改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比较有效率,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