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公子:
谜中谜,不其簋的传奇
1/发现不其簋
1980年3月,初春之际,后荆沟村民在村东小河西岸,俗名“居龙腰”的田地中略高之处取土,咣当一声,挖出一个带盖的“铜罐子”。村民细看,认为这应该是了不得的文物,随即给公社与滕县文管所取得联系。
于是文管所的负责人万树赢先生带领队员来查看,并对这个青铜器所在位置进行了清理。
发现这是一个古墓葬,被村民挖成了残墓了,文物一点都没有丢失,共十五件青铜器,包括簋、盘、匜等,共十五件,唯有青铜簋有铭文,其他器物都没有铭文。
此不其簋的器身椭圆,子母口带盖,盖呈腹盘状,盖顶有圈足形提手,腹部铸有对称兽首附耳,有珥。圈足外铸三个伏兽形足。盖及器身饰瓦纹和窃曲纹,顶饰蟠龙纹,圈足间饰重环纹。器内底部铸铭文十二行,共一百五十一字,其中重文三字。
根据铭文,参考历史资料,当时工作人员认为这青铜器“不其簋”是西周时期的,墓葬当然是西周时期的。
让人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是,北京博物馆里竟然有铭文完全一样的“不其簋盖”!
后来都认为北京的那个盖是后荆沟出土的“不其簋”的“原配”,失散接近三千年!
这个新配盖在纹饰上和器身不一样,应该是“再婚另娶”的。
那么后荆沟河边,不其簋的新主人到底是谁?
从最初的秦庄公埋葬于此,到秦国的后人各携器身与器盖,分散开来,携器身的秦人流落于此,逝后又葬于此?
从发现至今四十年来,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
谜团套谜团,形成了谜中谜。
为了解读这个问题,这还得从“不其簋”的原主人“不其”与他的身世说起。
2/秦人东夷身世
秦始皇的祖先与商纣王的先人一样,原本都是滕州附近的古东夷人,商人暂且按下不论,在此仅说秦人。
秦人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伯益,又称大业,是位于今滕州和费县之地域的东夷族首领,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予嬴姓,成为嬴姓的始祖。伯益的后代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商朝时期,秦人的祖先,伯益之子费昌曾倒戈相迎商汤,帮助商汤推翻夏桀,随后秦人的祖先在商朝得到了重用。然而,随着商朝的灭亡,秦人的祖先被放逐到西陲之地,开始了他们在西部的迁徙和发展。
其中,伯益之后,商纣王的重臣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公元前892-886年在位)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秦非子去世,子秦侯继位,经公伯,公元前845年秦公伯之子秦仲继位。
从商周至汉代,华夏一直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犬戎(又犬狨,即猃狁,战国以后称为匈奴)的骚扰。
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居故地犬丘。
3/不其簋的诞生
公元前816年,周宣王(西周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828年-前782年在位)命令西虢国国君兼周王室卿士的虢季子伯,带领“西六师”部分人马军车,支援秦庄公兄弟五人攻打不断来犯周朝西部边境的猃狁,最后大破猃狁。秦庄公得到了嘉奖,并作器铭字纪念,放于宗庙,告之先祖。
这个战功之器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不其簋”。
秦庄公,“庄”是谥号,“其”是他的名字,“不”通“丕”,《说文》:“丕,大也”。“不其”就是对秦庄公名字的尊称。
不其簋身精美,簋体与簋盖都有精美的文字,它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铭记功德的青铜器,当然它不会是西陲秦国自己制作的,而是周王室的良工巧匠代做的。
铭文详细记录了不其在高陵(今陕西洛水一带)与猃狁的激战,最终取得三战全胜的辉煌战绩。铭文还提到,虢季子伯与不其的详细对话,描述战场情形,不其因功受赏,被赐予弓一张、箭一束,家臣五户,田地十亩。
作为此次战役的主帅西周虢季子伯,同时也作器铭功,即“虢季子伯盘”,铭文之意是虢国的季子伯奉命讨敌,“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大胜而归,宣王给予嘉奖并赏赐,虢季子伯因此作盘纪念存世。
秦庄公“不其”可谓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功绩显赫的君主。
4蠡测不其簋东传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卒,次子秦襄公继位。
公元前776年,犬戎围攻犬丘,秦襄公之兄世父反击被俘,一年后放归。
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勤周难有功,被列为诸侯,周王赐以岐山之地。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征伐犬戎途中病卒。
公元前765年,秦其子秦文公继位。
秦文公三年(公元前763年),秦文公带领七百名士兵到东边打猎。
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到达汧水、渭水的会合地,秦文公说:“从前,周王室把这里的土地赐给我的祖先秦嬴(即秦非子)作为封邑,后来我们最终成为诸侯。”秦文公于是命人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占卜的结果说吉利,秦文公便下令在这里营建城邑。
秦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53年),秦文公设立记载大事的史官,秦国第一次有了史官,百姓大多受到教化。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安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他的孙子继位,是为秦宪公(一作秦宁公)。
秦文公一生,不是在教化民众,就是在帮助周王室抵御犬戎(猃狁)的路上。
在这期间,尤其是秦文公十三年设史官至秦文公五十年去世的三十八年之间,秦文公极大可能带着供奉宗庙的不其簋作为祭器,向东越过泗水,至今滕州东部,带着秦人无数代人的心愿,来祭祀他的东夷先祖伯益。
在祭祀后,秦文公把不其簋埋在祭祀之地,把同铭的簋盖带回秦国宗庙继续供奉,既祭祀了远祖,也对近祖不失敬意。
4/不其簋在小邾国宗庙安了家
秦文公在东夷的祭祀之地,正是小邾国境内,时代恰在周代小邾国的建国前期。
西周初,周公旦代王命伐东夷,尤其是支持武庚反叛的商代遗国遗民,践踏奄国,迁移薄姑国,荡平淮泗诸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今滕州东部是由崇拜大鲵鱼的原始“鲵部落”发展起来的郳国,历经夏商,在周初也被周师所灭。本居在西北一百多里邾娄国趁机占领了古郳国,成为邾国的一个城邑。占领的不只是这一个,包括古暨国、古滥国与古灵丘等,滕州东部多半圈,至少十余个左右的古国古城邑。
邾国到了邾武公夷颜之世,因为帮助鲁伯御发动政变杀死鲁懿公姬戏,鲁伯御当上了鲁国国君(公元前807—796在位),即鲁废公。
因此,周宣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96年),周宣王率周师平定鲁国乱正,杀死鲁废公,并杀害了参与鲁国乱政的邾武公。
邾武公有二子,长子邾夏父后来继承了邾国君位,次子邾友父在邾武公生前就已经封到故郳国,史籍常记作“小邾国”,既表明与母国的联系,又显示其区别。
公元前796年,看作是曹姓小邾国的诞生之年,误差不大。
根据东江小邾国墓地遗址(《滕县志》所载“靴头城”)所出土的铭文,结合存世青铜器,铭文有:蛛(邾)友父媵其子胙曹宝鬲,蛛(邾)君庆作秦妊(任)醴壶,蛛(邾)庆作华妊羞(馐)鬲,兒(郳)庆作秦妊(任)羞(馐)鬲等。
可知一代小邾国君确实是邾友父,二代小邾国君是邾君郳庆。
根据“蛛”(邾)字与“兒”(郳)字的字体形态,确实是春秋初期的文字,单体字形象化较高,变形还不大,增符赘画还很少,春秋中期以前独体字多。
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大量的独体字变成了合体字,比如代表城邑的地名,加“邑”就是其一。
那么不其簋作为祭祀先祖的器物埋在滕东之地,按照小邾国君主的排序,具体当在邾君郳庆之际,约公元前760年-前730年间。
在秦文公祭祀完走后,精美的不其簋被小邾国挖出,献给小邾国君郳庆。因为他看到器里面大幅篇文字所铭的是战争功绩,甚是崇拜,于是把这个不其簋放在小邾国宗庙-已故的开国君主“邾友父庙”,作为祭祀之器摆在宗庙里。
不其簋,作为祭器在小邾国宗庙摆放了接近四百年,历经十四代,因为看守严密,从没有丢失,也没哪一个小邾国的国君敢把它作为陪葬品来使用。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本来虚弱的小邾国更加弱不禁风,土地不断被鲁国侵占。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小邾国大夫小邾射,带着句绎邑(今滕州与山亭区之间)投奔了鲁国,这当在小邾惠公时代。
小邾惠公是小邾穆公之孙。小邾穆公是春秋后期有名的彬彬有礼的君子,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曾三次朝鲁。
《左传注疏》:曾孙犁来,始见《春秋》,附从齐桓以尊周室,命为小邾子。穆公之孙惠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楚灭之。”
5/亡国之君郳州懿据有了不其簋
小邾惠公以下五世就亡国了。《左传注疏》说小邾国是被楚国所灭,倒不如说是在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后不久,处在薛国东部的小邾国,为齐威王所灭更准确。因为占领薛国的同时,小邾国的中心地带古灵丘(滕东陡城)也已成为了齐国的城邑,何况小邾国的周边呢,它根本就不会再存在了。
最后一位小邾国君主是谁呢?他就是滕东后荆沟东周墓的主人“邾君郳州懿”!
小邾国在灭亡前夕,生怕侵略军毁坏了藏在三百余年的珍宝“不其簋”,邾君郳州懿从宗庙里把它取出来藏好,据为己有。
不久,齐人就占领了小邾国与薛国。
小邾君郳州懿独自生活在荆河源头,古荆沟畔结庐为家。
郳州懿偷偷让走街串巷的铸器匠人,用他积攒的散铜,给不其簋铸配了新盖。
匠人按照郳州要求刻上了具有战国中期字体形态的三十二个字:“邾君郳州懿作玉颐烈尊簋,用享,用考,用戎,福眉寿无疆,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来祭祀已经过世的父亲。
根据历史文献,东江墓地文物,大韩村墓地文物,以及其他传世文物,可以确定小邾国君主世系有:邾友父→邾君郳庆→公子害→郳犁来→小邾穆公→小邾恭公→小邾惠公→郳公克父→郳公皮([韦皮])父→邾君郳州懿。
郳州懿死后,也没有葬在小邾国中后期的家族墓葬群里,即前几年发现的“大韩村东周墓地”里。
根据郳州懿的意愿,人们把他葬在其居家附近的河边上。
给他陪葬的青铜器总共有十五件,包括该青铜簋和青铜罍、青铜盘与匜等。
西周晚期的簋身,配战国中期的簋盖,确实是中国解放后考古发现的所有文物中,最奇葩的一套组合了,它的创新发明者就是小邾国的亡国之君邾君郳州懿。
而不其簋的原盖,本在秦国的宗庙里,可能在后来被秦始皇又供奉在秦朝的宗庙里。秦末,随着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楚霸王项羽攻入秦都咸阳,宗庙宫殿砸坏烧毁,不其簋盖随即被乱众盗走,历经千百年,或藏,或埋,在清代现身,为金文家所收藏,最终在今天被收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