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作者主要探讨的是我们要建立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的是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
处于现在的社会大潮流中,只要有点想法的人都会想着去改变自己,改变现状。作者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现状,首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何为看法呢,我认为,看法其实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思维方式。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大部分人认为只要吸烟,逛酒吧的女孩就是坏女孩。,但是其实很多人也是非常的善良,内心非常正直,相反有些道貌岸然,天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嘴边的人背后却干着偷鸡摸狗的事。
而我,之前也是那种以表论人的人吧。每次在外面看到有些穿法奇怪的人,我就觉得他们不是什么好人,内心就有种排斥感。
我们对人的看法,对事的看法,就是我们行为和态度的来源。一旦我们对一个人有了偏见,与他谈话的时候就会在心里无限次的反驳他的观点,或者直接当面指责。《非暴力沟通》的作者说如果我们与别人谈话,首先应该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批评,倾听他人的感受的需要。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以前我们总认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师祖的本质,但别人的观点虽有异,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这段话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后的总结。这个例子说有一幅画,作者根据阴影的不同选择,分成了两幅画,其中一幅画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妙龄少女,另一幅人们看到的是老妇人。都是同一幅画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其实就是我们的立场不一样,也就是角度不一样。苏轼有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的是同一座上,位置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你说女朋友做错了,女朋友却坚持没做错,有时候确实是做的不对,但也有可能是看问题的选择不一样,如果我们有内而外的去看,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伤感情的话语出现。
这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梭罗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的逃避自己的无知,我不愿意暴露我的缺点。高中时,我最讨厌的是别人看我的作文,我自己写完一遍也重来不回头再看。第一个是我觉得我自己写的不好,这样我就不愿意让别人看,好像自己内心还觉得不错。这让我想起了日本人的耻辱感,我感觉自己就有这种情怀。极力避免别人发现我的无知,我的不足,最好能遮掩就遮掩下去。
而在人生的求知道路上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敢于面对自己的无知,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