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317天,2022年2月17日
有人说:焦点解决是爸爸,叙事实践是妈妈
你同意吗?
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一样与不一样?
焦点:爸爸、理性、 触动、 西医、有形、有结构有语法
叙事:妈妈、感性、温润、 方法、 中医、无形、无明确结构强调态度
故事: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
(母女之间的误会,爱的联结、详解与原谅、情感、如果方登早一点遇上咨询师,很有可能回家的路不会要32年)
焦点解决 叙事实践
理性引导(进入清晰的步骤) 感性地、脉络性理性整理
赋能(赞赏) 对生命的相信(但不复制主流论述)
人是其生命主人(自我效能) 让来访者成为其生命的主人(见证自己)(不质疑、挑战)
问HOW,WHAT,不问WHY 会问WHY?(去深思、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避免找借口)
聚焦人可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 聚焦人在困顿中觉察、理解,活出想成为的人
活出渴望生活
焦点解决的优势
1、 既有效率、又有效能
2、 易学、好学(可操作性)
3、 可广泛运用(学校、企业、小区)
焦点的限制与劣势:
1、 不是每个生命议题都可以解决
2、 心境的转折过快:来访者会觉得故事还没有说够
3、 理性的探讨对某些细致、敏锐的来访者格格不入
叙事的优势
1、 有温度的贴近与了解
2、 聚焦: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直指生命核心的认同价值:探索、辨认与实践
3、 引导来访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为己负责
叙事的限制与劣势:
1、 探讨的议题广泛,需聚焦清晰,否易形成漫谈(咨询目标?谁要怎么活?)
2、 生命议题的价值探索,需要一定时间酝酿沉淀
3、 不太聚焦于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不要太快的理解对方的“不知道”,也许是在思考;但要问出对方能够听得懂的问题;
社会建构论,对心理咨询的具体启发
1、 来访者的生活独特性:人即使活在同一个社会文化中,但都仍有其独特的相信价值。须回到其生存的脉络去了解。每一次的咨询都是量身打造的咨询。
2、 化解好坏、对错、二元论,没有最好的;不去评断而是去理解主角生命独特的美;
不去做判断,而是去做理解。
让来访者决定他真正要的是什么?咨询师的责任就是去搞清楚。
3、 具体的态度与操作手法:
尊敬:访问与请教;在背后一步引导;
邀请觉察(有知有觉);
邀请诠释(主体性:从受害者转到我是自己生命的人)
案例:
1、方明 :计算机科毕业后做不下去,听了几次心理学课就要转为去做心理咨询(职业选择的议题,怎么做决定,如何决定转换跑道与方向;更适合用焦点的问题)
2、老赵的太太(生命失落的议题,情感的议题,更适合用叙事的问题;很多的生命议题不一定要去找方法去解决,而是温情陪伴,情感的梳理)
SFBT:人是什么?
1、 来访的人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
2、 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
3、 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其方法面对与因应着
4、 人“可以是”关于自身感觉与知觉,解决自己困惑的专家
5、 人自身“可以”拥有解决其困扰的资源和技巧
讲故事――答案在来访者那里:公主的月亮
月亮到底有多大,谁决定?――――公主(提出问题的人)――来访者――来访者
月亮到底是什么做的?―――公主
月亮还挂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