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艺美术图志

河南工艺美术图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距今7000至8000余年前,在豫中的新郑和豫西广袤土地上,出现了举世闻名的裴李岗文化,与浙江省的河姆渡文化南北交相辉映。此时的先民已掌握了烧陶技艺,具有朦胧的审美意识,并反映到日常生活之中。如他们已知用绿松石和骨簪做颈饰和头饰,烧制出用做玩具的小圆球、小羊、小狗、小猪等。文明的曙光照在中原大地上。

发端于六七千年前的仰韶彩陶文化,由于在豫西黄河南岸的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而得名。这一时期的人类,已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彩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新的跨越。

中原又是中国各方部族汇集之地,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化的体系。史传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曾在淮阳建都(古称宛丘);黄帝,在豫中的新郑有遗址可寻,他的后裔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曾在濮阳和豫东的商丘一带建都。炎黄二帝以龙、虎为图腾,即龙虎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

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生息在河南东部的东夷部族在中原建立殷商王朝,持续五六百年,创造了空前灿烂的殷商文化,成为中国历史的骄傲。在安阳小屯殷墟出士的震惊世界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造型宏伟壮观,铜鼎上的纹饰尤力粘美。值得一提的是除平面纹饰外,已出现了立体的雕塑纹饰,在世界青铜文化史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从已出士的文物看,殷王朝曾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及提花丝织品菱纹绮,还有精美的刻纹白陶;出士的玉器中有圆雕人形、浮雕人形和人兽同体的图腾造型。出士的象牙杯、铜镜更运用了线刻、浮雕和宝石镶嵌等多种装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上述种种,无疑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工艺美术精品。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近两千年中,洛阳曾为九朝故都,开封为七朝故都,中原依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河南古代灿烂文化的深厚积淀,除了地下埋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在中原广大地域,至今还继承、流传、蕴藏着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民间工艺美术,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乡士艺术,被专家们称之为 “地上的活文物”。

河南的陶瓷,在历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国内外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仰韶彩陶闻名于世。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先民便已采用高岭土烧制白彩、黑陶,并已出现了刻纹白陶,成为我国最早的瓷器。早商时还出现了原始青瓷,也是我国的首创。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的造型以马和女俑为代表,出土文物为国之至宝。早在宋代便已闻名于世的全国五大名瓷,河南居其三。钧瓷产于禹州神垕镇的钧台一带,故名钧瓷。钧瓷胎厚,釉色多变,其窑变效果神奇莫测,有“入窑一色,出密万彩,世无双者”之美誉。官瓷以古朴庄重,釉色润美如玉而为瓷中瑰宝。北宋时期官窑烧制历史很短,产量极少。宋徹宗时,也只供皇室内部使用,故名官瓷。汝瓷产于河南改州,始于北宋初期。改瓷造型多伤古。形制端庄,釉色明亮透澈,釉中隐纹纵横随意、给似蟹过留痕。汝瓷是古瓷中的一宝,历来为中、外收藏家的珍品。此外,河南的民间胸统备口的分布造及全省。重要的有音釉盔、黑白釉陶、青花袖陶验。还有一种设脂補经,产于修蛋,源于唐末,制法是将白、黄、灰、绿等不同络泥不交带族合在一起,人签后产生行云流水腿的奇异纹饰效果,又际透花流。北宋木靖康之变后透花瓷消亡数百年,于1985年恢复烧制成功。

河南工艺美术的繁菜,溯本求源,与宋代遗存的淳朴古风息息相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当时的东京(开封),以其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而成为北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以其独具风格的艺术创造,使东京汴梁的民间工艺呈现出琳琅满目、繁荣多姿的特质。

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百岁寓翁《枫窗小牍》及有关史料记载:宋代京城,民间各种工艺作坊与规模较大的宋廷“百作”作坊交相辉映。制作、展示、出售各类民间手工艺品的“铺席”遍布京城。而民间工艺则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诸多方面,如木版门神、灶神纸马、雕版刻经、汴绣、剪纸、缂丝印染、皮影傀儡、面具镂刻、灯彩纸扎、风筝扇画、陶瓷器皿、各类玩偶、犀皮雕漆、民间绘画等不胜枚举。伴随繁荣的东京 “瓦肆”、“鬼市”(夜市)和趋于完备的“团行”、“铺席”、“扑卖”及多样化的民间节令习俗活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民间工艺,展示出其动人的风采和勃勃生机,其中多数工艺品,历经千年延传至今,仍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众多类别的玩具中,最具代表性、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当首推淮阳泥泥狗。淮阳古称宛丘,亦称陈,相传为人祖建都、葬身之地。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有人祖庙会,会上出售一种称之为泥泥狗的泥捏玩具。淮阳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生殖崇拜。淮阳泥泥狗伴随古老民俗应运而生,成为神圣的吉祥物。淮阳泥玩中,最突出的形象是被当地人尊为人祖的人面猴,造型半人半猿,绘有毛发,下身绘有女阴生殖符号,显示了母系社会早期的女阴崇拜。淮阳泥泥狗中还囊括了许多奇异的图腾造型,如玄鸟(猴头燕)、双头兽、多角兽等,这些奇禽异兽的造型已超越现实,充满神秘、虚幻的感觉,释放出原始艺术的魅力。

得益于北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印制的门神、灶画逐渐取代了隋唐以来手工书写绘制的桃板、桃符、而盛行推广于民间。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有1200余年历史的古老木刻艺术,至今仍传承于世、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蜚声国内外。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日本、苏联及西欧的几个国家均编撰出版了有关朱仙镇年画的画集、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127年,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宗室南迁,木版年画艺人或被金兵俘获,被迫北上,或背井离乡,四处逃散,流落大江南北,与当地艺入结合,创造派生出江苏桃花坞、四川绑竹、陕西风翔、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等不同地域、风格的术版年画,丰富了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但朱仙镇术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地位,已永载史册,成为河南的骄傲。

河南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北宋时期曾设府监,主管丝织印染,下置文思院(负责图样设计)、绫锦院、染院、制造院和文绣院,是专门生产供皇室和臣僚们享用的高级纺织品的专业机构。宋绣亦称汴绣,属全国五大名绣之一,分实用装饰和观赏两大类。其中纯观赏之书画绣和双面绣、名画绣至今仍是开封汴绣的拿手绝活,驰名海内外。

豫西一带灵宝等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士高原之上,这里民风淳厚,刺绣、剪纸、面花、皮影、布制玩具异彩纷呈。

民间剪纸,在中原大地极为普遍。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以前,殷商时代的先民们,便有了镂空的审美意识。事实上,剪纸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出生在河南现义的唐代大诗人社甫的《彭衙行》一诗中的“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说明唐代勇纸已在民俗中出现。到了来代,为适应节日习俗的需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开始出现以剪纸为生的专业艺人。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杂钞》一书中,便详细记教了家都汴梁瓦肆中出售剪纸的盛况:“向旧都大街,有剪纸样者……….”足见剪纸艺术在宋代已相当繁菜。

剪纸艺术,在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中,得到了顽强的传承和发展,闪烁着自卑的光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民俗文化的形成,民间剪纸将不断变异、更新。

剪纸在现代生活中的装饰功能将更趋多样化。

除上委以外、桐猪、罗山、灵宝的皮彩,灵宝、洗丘的面花、农县、發封、勞城的泥塑玩具,新预的天坛限,郑州、洛阳、三门峡的澄泥砚,南阳的玉雕和婚花工艺,南阳、平顶山、洛阳、新乡的根雕艺术,开封的风筝,洛阳的宫灯,还有近年来开拓发展的现代民间绘画、铸铜工艺、奇石造型、麦秆画工艺等新工艺品种,体现出在新时代民间工艺的崭新面貌,展现出新一代民间艺术家们的新观念,突出表现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传统的创造力。

中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品种浩繁,灿若星辰,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过称雄的辉煌,今天仍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具有美学、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等综合学术研究价值。

研究中国文化,不能不研究中原文化,不能不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中原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是重要的一环。

回首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由于阶级的偏见,民间艺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教育界、文化界进步人士方始将其文化视点向这一方面倾斜。但这对于汪洋态肆的民间文化的海洋来讲是散漫的、脆弱的和零星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切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正接受严峻考验,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民俗文化逐渐趋向消亡。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必将直接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国家已经走上了大工业生产的时代,比西欧一些国家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西欧各国的工业化始于19世纪,他们的政治家只瞻前不顾后,导致20世纪的乡土文化几乎绝种,文艺复兴时期的手工艺迅速消失,如今追悔莫及。西方实现工业化导致乡士艺术消亡的教训,我们应该记取,引以为戒。如果我们使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断,便永远不会像文物那样再从地下发掘出来。其后果同样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人们心理、精神上失去平衡。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绝不仅只是为了古老的民艺不致失传,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一个失去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现代科技与文化综合发限的今天,中外一些有远识的艺术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东方灿烂多彩的民间艺术,从中汲取走向来艺术的启迪。长期被冷落乃至遗忘的乡士艺术,又重新被现代人评估它们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东西方文化撞击中,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富有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已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

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变革,一个新时代的起飞。我们将告别漫漫的农业文明,迎来黄金般的盛世。与这种新旧更替同时并存的,而且永远不会磨灭的,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不断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具体承载形式中最具民族性,群众性,最具生命力的,是至今仍存活在山野乡村的民间艺术。

它是远古吹来的风,携带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因子,从物质内容到文化习俗:从精神方式到哲学信仰,无所不包地、光彩夺目地折射出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生存想象和审美意识,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民间艺术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崇高美。

在中国的历史上,民族文化曾在某些阶段被无知荒唐地虐待过。而在今天,一个清醒,理性、雄心勃勃的民族,将一定会对自己历代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无限的敬意。我们企盼着,若干年后,我们不会为博大而辉煌的民间艺术的沉沦与運买而发出沉重的叹息,我们企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最终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发扬光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37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6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41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57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7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25评论 1 29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2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8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10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3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90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11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0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5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1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9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77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