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妈/妈
笔者按: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天使,她带给你快乐的同时,也从你身上吸取养分。在生命伊始,她是你的一部分,而你是她的全部。你在她心中种下善良,她就是光明;你在她心中种下邪恶,她就是黑暗。
01.好的母爱都从神经质开始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初为人母的母亲都时常被一种名为“焦虑”的情绪环绕,担忧、喜悦、烦恼、期盼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让你时而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弄的手足无措的暴走,时而又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抖擞的时刻准备着战斗。
有没有自从孩子出生后,就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只要涉及到孩子的相关问题,稍有风吹草动,你就跟如临大敌一样时刻戒备着。
各种担忧,总是各种想法混杂在脑中,当孩子不好好睡觉哭闹时是不是觉得好心烦,当黑夜她睡的很安稳时却突然凑近她想要感受她的呼吸,甚至于用手探视她的鼻息。
总是想要给她最好的,却知道还有更好的。凡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总是反复的纠结,生怕有所疏忽,对她的成长不利。
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第一次当妈妈,你总是想要做的更好,却发现离完美还有咫尺之遥。你时刻祈祷着愿她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她的未来没有伤害。
孩子,人生中有太多事是可以事先彩排(例如婚礼)或者从实践中出寻求答案(例如工作)。但只有做你的妈妈这件事,我无法想的更周全,只有在心里默默演练,在你呱呱落地时开始和你一同成长,所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我生怕错误的决定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了你的未来或者说对你的身体或心灵造成了伤害。
每一个妈妈在面对孩子时都从想的太多开始,但希望不要以做的太多结束,想是周全,做是干涉。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在生命的最初与你相交,但走到后来最终会成为和你平行的直线,所以请尊重生命的发展轨迹,爱是陪伴与支持,不是占有与制约。
02.愿你对孩子的期望能做到“初心不改”
当你望着怀里软软糯糯的小人时,你只是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看似简单而平凡的愿望却很少有人坚持始终。
因为随着孩子长大,你要求的越来越多,你期盼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最初平凡的愿望上你添加了过多的前缀、后缀,而过多的要求往往会形成孩子思想的枷锁,行动的负累。
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不能拿此一时彼一时来对待,要知道好多本来很纯粹的东西到后来是你付出一生也追寻不回来的。
更不要带有功利心理,不要期望他去实现你未完成的梦想,他也不是为了替你争气而生,他是独立的有主见的个体,是鲜活的有思想的生命。
他应该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拥有说不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你可以不认可他的某些想法,但你不能无情的抨击挫伤他的自尊,这是对于你创造一个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现实社会有很多父母都乐意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希望于孩子身上,他是你生命的延续,但不是你梦想的延续。
有的家庭很贫穷,父母就希望孩子以后能挣很多钱来改变现状,试问,你自己都不能努力创造财富,凭什么让孩子的未来去满足你无妄的虚荣?
外在的贫穷不可怕,就怕思想上贫穷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狭隘的想法,不开阔的格局。
03.你凭什么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
我为什么说是“见证”,而不是“陪伴”呢?要知道我们无法陪伴孩子到老,他终究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河要过,而我们也终究要有离去的一天。
你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以坚强的心境面对人生的突变。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你可以在该来会来之前做好分离准备,让他拥有健全的人格修养和抗击生活暴风雨的能力,以至于当意外发生时不会让他感到张皇失措,失去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健全的人格从良好的习惯开始,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相处习惯。我觉得每个习惯又对应着相应的能力,包括生活能力、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
在生活琐事上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刚毅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原因,看问题,耐心接纳不同的声音,教孩子去认识情绪,并且表达出来,甄别不良情绪的原因,找到它并解决掉,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和扩大,从而影响好的情绪的发挥和释放。
父母要自我检验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家长的言谈行为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看待事物的想法和处理事物的能力的。
当面对孩子说谎辩驳时不要急于动怒,要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孩子说谎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大人生活中无意识说过谎做了不良榜样;二是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怕自己犯错会面临家长的语言和身体暴力;三是他对你不够信任,无法像对待朋友似的敞开心扉。
父母应该先学会成长,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不要忽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他是从模仿家长开始长大的,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才能言传身教。
教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要有爱的能力,孩子能爱自己,那他就不会轻易自卑;孩子能爱别人,就不会自私。
教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光的仁慈,孩子能审视自身,那他就不会盲目攀比;孩子能帮助别人,就不会拜高踩低。
父母应多夸赞孩子的优点,培养他的自信。当孩子在某件事情受挫时就多给他鼓励,培养他的勇气与无畏。在孩子犯错时,耐心的询问原因,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用交谈取代打骂,用道理塑造内心的强大,而不是用武力铸造行为的强大。
有的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的不是耐心,而是方法。不可否认有些家长太急于求成,就有了拔苗助长的嫌疑。
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而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有了见识的孩子才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做出对自己有益的正确选择。
抽时间陪孩子多看一些描写名人故事的书、动画片或电影,这些杰出人物无不拥有优秀的品质,通过阅读、观看和领悟,会对孩子起到很重要、积极的影响。
04.读书的意义没有你想的那般势力
没有飞黄腾达,没有功成名就,有的只是在你面对艰难与困苦时,多一种思考的方法,多一种解开迷局的能力。我能想到的不是你有多成功,而是在你失败时不至于一蹶不振,痛苦余生。
因为读书的价值,可以在你走投无路时换一种活法,可以在你思想干涸时慰藉心灵,可以让你不因失去而彷徨,不因得到而张狂。
在孩子还不具备判断能力只凭喜好做事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加以引导和疏通,我们应该扶上马再送一程,方能完成作为家长的使命。
读书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当然有时候一纸文凭,会带给你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被机遇的大门拦在门外,只有当你有机会踏入门里,你才会发现别有洞天的世界,你才会有资本去演绎生命的崇高价值。
读书不是目的和手段,读书是智囊和胸怀。当然读书的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当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所有的疑问都将在书中寻到答案。
美国加里·祖卡夫在所著的灵魂一书中提到:尊重你内心的顿悟,认可你身上发生的变化,听从它们的逐渐成熟。不要因为没有立即按照你的设想而生活,就觉得自己太虚伪。你有限的视角已经逐渐为更宏达的视野所替代,你的奋斗只是你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的一部分,并且,你与这个目标密不可分。你最崇高和最健康的愿望终将圆满实现,就像秋天的收获总会到来。收获与发芽不会同时发生,先是芽苗,之后是成长与成熟,最后才会有收获。
读书,不是死读书,亦不是读死书。读书可以让你不虚度时光,不浪费生命,从爱好中获得玩的乐趣,培养自己多维发展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并与众多优秀的人共舞的机会。
学习友善,心怀感恩,自爱爱人,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做到宠辱不惊,淡看潮起潮落。
学会思考,自信快乐,善于发现与倾听,拥有主见与眼光,比起现实的风云诡辩,思想的丰满充盈会让你终身受益无穷。
通过读书培养正确的认识,让孩子能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坦然的接纳它,接纳自己并爱自己,从而爱惜自己的全部,过好自己的人生。
蔡康永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非常赞同: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了出现一个很棒但要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好的风景。
05.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我在乎你所有在乎的事,但是我更希望看到你能独立处理好你所在乎的人与事。
家长应明白适时的给予支撑而不是给予干涉,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应是“尊重“和”理解”。
在《本杰明巴顿奇事》里有一段台词: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拥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无论是父爱还是母爱,都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作父母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爱孩子之上。
你为孩子规划的幸福不一定给他带去快乐,那只是你自以为是的幸福虚设。好的母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灵魂!
孩子,我只想让你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但成为你自己的前提是你要深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不管以后如何都不后悔。未来即使遇到绕不开的结,也有勇气跨过去,重新开始后依然艳光四射,在生命的旅途中活出自我的价值。
注: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图片提供者)
作者展颜:热爱写作,自媒体人。烹酒煮茶,畅聊心中事。展笑颜开,执笔闯江湖。微信公号:女王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