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一周,结束。
其实,我在家呆着,比7天还要多吧。
这7天,仿佛一转眼的事。
唯一证明这几天没有白过的事情,除了每日的HS检测证明(当中断了2日),那就是我们的写吧挑战了。
于是,利用写小结的机会,去各家串门,去写吧群里回味,也可称作采蜜。
01最新鲜的文字
每天的第一篇文字,必定来自于鲜小妹。她的文字,和她的姓名一样,新鲜又充满韵味。
除了她是一位善于计划和安排的人之外,她对文字的把控有一种天赋在里面,有股小清新,有一种江南的意味,也有独到的视角。
比如,她对《隐入尘烟》的评论:
两次泪点都是驴。一次是放它走,它不走,好不容易走了,又回头看他。第二次是拆房子的时候它跑了回来,一下绷不住眼泪。整部电影里的人都没一头牲灵有情义。
从驴的角度切入,就能窥见这部电影的基调。
一句话总结,鲜小妹文如其人,清新脱俗,恰到好处的美。
02最言简意赅的评论
那天,我啰啰嗦嗦的完成了我的挑战,取了一个文绉绉的题目为《我看到了额头上的川字纹》。内容主要成分是吐槽,典型的流水账,哀叹时光,也是典型的无病呻吟。
凌博如是评论:
或许岁月既无功也无过,只如雪泥鸿爪,留下的痕迹也可以很有魅力。
我说我写这一大篇,还不如凌博的这一句话,那么有才情。
宁如是评论:
吐槽都那么温和,那么文艺,额头上的川字纹里装的都是人生智慧哇!
这样贴心,幽默的评论,让我这几天照镜子时,都会仔细看看,那“人生智慧”是深了还是浅了。哈哈。
03最轴的你最开放的你
宁写了一篇文章《享受一只笨鸟存在的幸福》,是一篇自评文章。主要写她的特质:我既享受着“笨拙的执著”带来的益处,也包容着它给我带来的局限。
自以为是一位很了解她的人,她的自我评论一出来,有些颠覆我对她的认知。于是,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是容易改变还是不容易改变呢?
她回复如下:
有些事特别不容易改变,有些事却特别容易改变。双子星座的典型两面。
因为她说她“轴”,我好像不能承认。但说她追求完美,那我一定承认。因为我属于60分万岁那类人,而她属于100分大王那类人。这些年的相处,我发现她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观点,事件,也乐意做出改变,并不是很轴啊。当她自己用“轴”来形容她的时候,我才开始思考我在有些事情上是不是也很“轴”呢?那是当然的啊。
因为,人性是矛盾的,只要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矛盾中寻求平衡,也就无妨了。
04最有创意的做法
小谭老师在9月5日写了一篇《给去年今日的回信》,看题目就觉得好有创意。9月5日对她来说,可能有些特别。去年的9月5日,她是在回复前年 9月5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选择一天,给自己写点啥,写给明年的自己,等到明年的这一天来盘点,看看自己的得失,或者又有哪些新的看法,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嗯,我也来挑一天吧,谈谈对一句话的认识也可以。
05最称职的“网管”
昨天,仔细数了一下,群里竟然有5位一年级班主任。YQ期间,学生未报到,但是还得上课。
如果是我,我会有些束手无策。可是,凌博说这样有些开盲盒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那些视频里藏着一个怎样的小可爱。
曾婷老师说自己是“电销员”,“现在多做一点,孩子多学一点,返校后才能从容一点”;莎莎老师被学生的一句“谢谢你”让她开心好半天;小杜老师被学生的“杜老师,我好喜欢你”心里甜滋滋的……
小孙老师虽不是一年级,但是是新接班,也是同样的经历。
我相信有这样的经历,待到他们见面时属于“网友见面”,会很快熟悉起来。
06最实在又最虚无的文字
本期的写作主题是关于“信仰”。“信仰”这个东西,其实有些虚,但又很重要。
阅读写友们的文字,会受到感染。有些句子,其实就摆在面前,只是自己未曾察觉而已。
我没有读过大学,所以也就不曾体验到高中的奋斗历史。小王老师、牟老师他们都会描述到自己当初读书的经历,适合正在读书的看,也适合当老师和家长的看。
一切过往,皆成序章。当时觉得是一道坎的事情,现在已经能轻松回忆,还能有一些经验来说道说道。
唐老师说参加这个写吧:不止于21天。这是对写作的肯定,也是对自我的肯定。
当然,读和写是互相结合的,从一些写友的读书笔记里,也能采得一些蜜。
街道冷清,我们的文字依然热烈又汹涌,写友们,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