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真正的修行,首先是放下对于恒常的追求,坦然接受无常的发生。
2.相对于爱,人们更愿意选择恨。因为恨比爱容易,操作简单而且责任不在我,甚至让我更有力量!但恨的结果就是相互对抗,两败俱伤。
3.“自立”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消除自我,承认我们只是普通人,不从社会序列和他人的认同中去寻求自我价值,而只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去寻找自我价值。
4.丹尼尔·卡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第一,我们总体的幸福感。第二,性格必须是快乐的。第三,积极的情绪。第四,愉悦的感觉。
5.生命就是一个淡淡的悲伤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跟过去,跟亲人,跟很多东西告别。但不管怎样,即使我预见到了前路有许多悲伤,依然愿意前行。这是一种勇气,也是我们开始追寻幸福的勇气。
6.阿德勒认为“幸福即贡献感”,而贡献的出发点是“共同体感觉”。个体的幸福出发点居然在于共同体,这不由得让深受浓厚儒家文化影响的我们感到几分亲近。
7.如何在学会说“不”之后敞开心扉、关爱他人、拥抱世界、融入团体,继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8.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正视自我、直面世界、毫不气馁地坚持实践下去,并具体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建议,即“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9.要想在爱情和婚姻中获得幸福,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把人生的主语由“我”变为“我们”。
10.很多阿德勒心理学的实践者都是从误解开始慢慢踏上理解的阶梯。
11.要了解真正的阿德勒思想就必须了解爱。阿德勒所说的爱是一个最严肃也最能考验人们勇气的课题。
12.幸福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在幸福之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
一行精华:
幸福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在幸福之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
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正视自我、直面世界、毫不气馁地坚持实践下去。
触动,反思,改变:
追寻幸福,看起来是一个很庞大也很虚无的命题。我相信这条路上一定充满艰难险阻,我也知道这个过程一定少不了自我勇气的加持,可是如何从阿德勒思想中的“课题分离”原则,以及不寻求他人认同的做法,去找到爱,然后找到幸福之路的入口,确实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