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意: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在孔子一贯的思想体系中,忠恕之道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沟通的原则,也是限制的原则。而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中“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本章曾子明确指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忠恕为道,也就指明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朱子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忠是尽自己的心,对周围环境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有自己明确的是非观念去尽心尽力地处理事务,不一定能达到人人满意的状态,但求无愧于心。“忠”强调的内心的真诚,比如对感情、对生活、对事业,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理解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如果一味地只求自己尽责,而置对方的需求而不顾,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理会呢,这就延伸到“恕”的问题。
而“恕”是推己及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置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恕的一种表达。对亲近的人因为熟悉亲近的缘故,我们很容易有宽恕宽容的情怀,这就是日常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容易谅解而对外面的小朋友有同样行为时不予理解的原因。如果你能不分亲疏远近而一视同仁地看待,也就具备了这种行仁的资格了。
而日常生活中如果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往往会陷入困惑之中,而忠与恕其实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强调的是自我的领会,至于别人怎么说其实是不太看重的。
孔子以此来点拨虽然勤快却有点愚钝的曾参,曾子却有独特的感受,并将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