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在现代这个社会并不少见, 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了 ,因为当时国家政策的需要,我们一般家庭就只生一个孩子, 这就是当时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出去读书了,出去工作了,有的也出去成家了, 这个时候家里就只有两个老人家了,我们即将成为所谓的“孤独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等。
其实,这样的生活 也说不上是真正的“孤独”,只是孩子不在身边生活而已, 其实孩子如果在身边一起生活, 他们也有他们的玩法,玩不到一块的,有时候一周也见不到孩子一面的也是有的。
所以,所谓的“孤独”并不是你看到的外在的独居的现象,而是真正的融入不到对方的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孤独。
不是因为孤独而独居,也不是因为独居而孤独, 恰到好处的孤独, 才有利于提升自己,才有利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孤独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内心丰盈,独居又如何?
就像我们打卡群的老大,从容小主,她自己一人独居东北小镇上, 每天都与她最喜爱的文字为伴, 闲时逛逛小镇大集, 偶尔也到地里收庄稼, 捡花生玩玩,自己过的不亦乐乎,老公千呼万唤让她回大城市 她都装着听不到。可见一个人独居,有喜欢的事可做,有梦可想,并不孤独。
孤独,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其实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是可能来自于人类的原始本性。所以 你是否处在孤独之中,一切都是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你独居, 但并不孤独。有时候你和一大家人住在一块,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你仍然觉得心里没有依靠和归宿,也许是因为你们没有套多共同的话题,也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遭遇所引发的内心的创伤而不愿于人分享。有时候,孤独会让人感到无助和绝望,例如,失去亲人、朋友或爱人,遭受欺凌或歧视,或者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而无法得到合适的社交和心理等等。
以上这些孤独其实都是来自你内心自我的感受,与他人无太多关系。造成你感到孤独的 是你不会于人相处,不愿于人交往而逐渐陷入所谓的“孤独”,也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被动孤独。
如何解决这种被动孤独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孤独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孤独可能是一种人类基因中自带的一种原始生于俱来的情感,并不可怕。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人类总是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来进行生产活动和生存的。因此,当人类被孤立或脱离群体时,会产生一种孤独的情感,以驱使人们寻求社交和归属感。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 你要大胆走出来,与身边的人交朋友, 慢慢融入身边的群体,积极参加群体的各种活动,逐渐的你的孤独感就会减轻。
比如,我们小区的李大妈,养育一儿一女。几年前儿子出国留学, 之后定居国外,女儿当年成绩学习成绩好 考到北京的大学读书, 后来也在北京成家立业了。李大妈刚退休的时候, 也出过国 跟儿子居住一段时间, 儿子上班忙, 平时没太多时间陪她, 她自己一个人住在儿子的大房子里, 周边没什么大的商场, 她又不会开车, 整天在家六连观看电视节目都听不懂英文, 住了不到3个月, 闹着回来了。说是再也不去国外了。
回来后,在我们小区这里,虽然李大妈也是一个人生活,但是 她只要一出门就有人能聊天,只要她到周边的滨江公园里,就有很多个跳舞的团队在跳舞 她随时可以进入她们一起锻炼, 一起跳舞,空闲的时候,跳舞队还举行一些郊游活动呢。 李大妈和她们之间 也是同辈人, 年龄相仿,她们之间应该也有很多能聊的话题,有人一起玩, 有话一起聊。让所谓的孤独,见鬼去吧!
还有一种孤独是主动型孤独, 就像我前边说的从容小主, 她选择独居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 不喜欢被打扰,这对于想要提升的自我的人是最好选择。
比如隐居山林的画家,周先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画家。然而,在功成名就之际,他却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独自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在这里,他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但也因此,他失去了与亲朋好友的联系。每当夜深人静时,周先生总会坐在窗前,仰望星空,感叹自己的孤独。但他也明白,孤独是艺术家的宿命,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有比如有些大作家 ,他们在写大部的时候, 往往也会选择独居山村潜心创作。因为独居山村可以让作家更专注地写作,没有其他干扰和压力。享受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其次是山村环境清幽、安静,有助于提高作家的创作灵感和创造力。此外,独居山村还可以让作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得到放松和休息。写作是一项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持续创作的劳动,而独居村山的安静环境可以帮助作家恢复精力、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到创作中。独自一人居住在乡村也给了作家更多时间去沉淀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察周围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这种观察与体验也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也有一些独居老人 , 他们虽然有时候感到孤独, 但是还是喜欢独居生活。张大爷今年已经 70 岁了,每天他都会准时到附近的公园遛弯。别人看来,他是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老人。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孤独。自从老伴去世后,李大爷就独自一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儿女们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不能常伴左右。尽管如此,李大爷还是选择独自坚守,每天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种种。他知道,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现在有些社交恐惧的年轻人,也喜欢独居。也有些年轻人, 为了摆脱父母的唠叨也主动选择独居。小刘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职场新人。然而,在面对陌生人时,他却总是不敢抬头直视对方,甚至害怕与人交流。这使得他在同事眼中显得格外孤僻。其实,小张并非天性如此,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令他痛苦的事情。为了摆脱这些阴影,他选择独自承受这份孤独。而每当孤独难耐时,他都会用写作来倾诉自己的心情。在这孤独的过程中,小刘逐渐找到了自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这孤独可以是一把利剑,将我们与世隔绝;也可以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独行的道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拥抱它,化解它,它就成为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因为,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份孤独。当我们 聊到孤独这个话题的时候,绕不开要聊“孤独终老”这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步入退休进入养老 的行列,关于孤独, 关于终老就拜在我们面前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孤独终老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体验,它涉及到社交、心理、情感、精神和生理层面。孤独我感受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有社交孤独:孤独终老的人可能缺乏与他人互动和建立深层次联系的机会。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知心朋友或伴侣,无法分享喜怒哀乐,感受到被排斥或孤立。心理孤独:在心理层面,孤独终老的人可能经常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缺乏亲密关系和情感支持,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感到无助和沮丧。情感孤独:在情感层面,孤独终老的人可能经历失去亲人、朋友或爱人的痛苦。长期的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在情感上逐渐疏离,难以建立新的情感联系。精神孤独:在精神层面,孤独终老的人可能感到无法找到与自己价值观和信仰相契合的人。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时感到迷茫和孤独。独处孤独:在独处层面,孤独终老的人可能过度自我反思,陷入自我怀疑和不安。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独处时感到不适和恐惧。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这孤独或是深藏心底,或是浮于表面,但无一例外,它都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块不能触碰的禁地。为了应对孤独终老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心理的慰,籍、家庭的亲密关系、情感的支持和寻找兴趣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寄托,还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联系,充分参与社交活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给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