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和三班学生“杠”上了。一走进他们教室,我的笑容就戛然而止。我知道这样做当然不是明智之举,甚至不无愚蠢,但对他们班的“不作为”和部分学生的“挑衅”行为就是无法释怀。
今天上课时检查背诵默写情况,两道字词题,四句含“花”的古诗,其中诗句光课本上就有好多,挑了班级前十来名的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一个学生只写了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没有标明出处,我说:“你记忆力很好嘛,小学一二年级学的东西还没忘呢……”。另一学生,则写道“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昨天刚刚让背过的知识,居然写成这样?!
“无语”一词已难以表达当时我内心的感受!但,我深知一直冷冰冰地上课绝不是办法,我该怎样消除目前的这种恶性循环呢?于是,开始反思自己:“是我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吗?还是我的方法不对?这段时间除杜志明外的其他同学不是都在坚持写字词吗?这种进步,我为什么不郑重地表扬一下呢?学生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在那儿看课外书,今天我却无法忍受,非要把它收过来,以致他挑衅似的开始说话,这是不是我做事欠考虑导致的结果呢?后进生本来就意志薄弱,我怎么就不能忍受他们的反复反弹呢?”意识到了今天这种局面我自己也有责任,说话的语气立刻柔软起来,我告诉自己:发脾气不是本事,把顽固的后进生改造好才是真本事!
不过,与之相反,四班的几个后进生,经过我的激励和表扬,最近进步非常明显,尤其是他们中的那两位女生,冰和悦,原来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学,现在她们除了和班里其他同学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还主动找我要求多写作业,透过她们神采奕奕的眼神儿和表情,我知道,她们真的从我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
喜欢四班,不仅仅是因为我给他们做的成长计划得到了他们的配合,也是因为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其实,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并未真正讨厌过哪个学生,目前对三班部分学生的反感,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基础就比别人差,却无论我怎么激励都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以致我一次又一次地咀嚼着“恨铁不成钢”的滋味……不过,反过来想,这不正体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吗?对于比较“特殊”的他们,或许,我应该更加努力,摸索出一些更适合他们的比较智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