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3.黄豆
谈到黄豆,我第一时间想到豆浆。广东这边的豆浆,用的一般是黄豆。
广东传统的名菜之一为黄豆猪蹄煲。黄豆被誉为豆中之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对皮肤有好处,是“美容食品”。
这道菜堪称是类似熊掌般的美味佳肴,你感不感兴趣呢?
汪老笔下的黄豆有很多用处,他认为黄豆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和各种豆制品。
“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和尚、尼姑、素菜馆的大师傅就通通‘没戏’了。”
豆腐和豆制品历史悠久,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汪老的家乡,夏天要吃炒毛豆,中秋节要煮带壳的毛豆供月。
北京有的酒馆盐水煮毛豆,毛豆是整棵煮,豆荚还在枝头上。
想象一下,餐馆里几人围坐一桌,喝酒,聊天,抬手在枝头上摘下豆荚,剥壳,捏起一颗豆子放到嘴里,说说笑笑,很是惬意,光想象就有意思。
江阴做的粉盐豆很特别:“黄豆发得那样大,长可半寸,盐炒,豆不收缩,皮色发白,极酥松,一嚼即成细粉,故名粉盐豆。味甚隽,远胜花生米。”
据汪老的老同学说,江阴现在也没有粉盐豆了,可惜。
4.扁豆
汪老故乡的扁豆,指的是北京人说的宽扁豆。北京人所说的扁豆,上海那边叫四季豆。
有点绕,事实就是,每种粮食作物在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样。
我第一次看见,并吃上汪老所说的扁豆,是在山东。
亲戚家自己种的扁豆,我十分疑惑,这种豆荚也能吃吗?扁扁的,比拇指宽,表皮带紫色。叫扁豆是名副其实,里面的豆子扁得感觉像干瘪了般。
这种扁豆长老了不好吃,能吃出渣滓。
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扁豆花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紫花扁豆的豆荚表皮带紫色,白花扁豆的豆荚表皮为浅绿色。两种扁豆口味差不多,能入药的,却是白扁豆。
5.芸豆
芸豆也有红色和白色两种。汪老在昆明求学时,常吃红芸豆。西南联大的食堂几乎每天都有煮芸豆。盐煮芸豆也好吃,可当零嘴,便宜。
北京以前的白芸豆粥很粘,像勾了芡一样。
白芸豆煮成沙,加入糖,制作成小卷,叫芸豆卷,也曾是“宫廷小吃”。
6.红小豆
红小豆各地叫法不一样,上海叫赤豆,北京叫小豆,高邮叫红饭豆,广东这边叫赤小豆。
我一直以为豆沙是用红豆做的,汪老却说红小豆最大的用途,是做豆沙。月饼、甜包、汤圆里面的豆沙就是红小豆做的。其因是豆沙能吸油,适合做馅。
汪老家里大年初一吃汤圆,汤圆很大,他只能吃两三个。
时代不同,汤圆也越来越精致。时下还有小颗粒汤圆,没馅料,口感一般。
四川菜里还有夹沙肉:“乃以肥多瘦少的带皮臀肩肉整块煮至六七成熟,捞出,稍凉后,切成厚二三分的大片,两片之间肉皮不切通,中夹洗沙,上笼蒸𤆵。这道菜是放糖的,很甜。”
7.豇豆
嫩豇豆可新鲜吃,切段,焯熟,少量盐腌制,去掉盐水,用酱、醋、姜和蒜末、香油凉拌,味道不错。
河北省有酱豇豆,保定酱豇豆用整根的豇豆制成,脆嫩,极咸。
我的老家这边,豇豆也叫豆角,嫩豇豆用来炒食,素炒、加肉末炒均可。也有腌制的,加入盐、姜、蒜、辣椒等,酸辣爽口,很下饭。
结语
有人说阅读汪老的《人间滋味长》,闲适优雅中,带着韵味悠长的烟火气息。不仅如此,他的四方食事,还是半部食谱,各地不同的饮食做法,让人大开眼界。
仅是《食豆饮水斋闲笔》一篇关于豆子的文章,就有多种豆子制作成美食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如今各地都不一定能找到。
汪老记录的,不仅仅是饮食方法,还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对美食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汪老的《人间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