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周王子之墓
《曾侯乙考古发掘报告》
椁室为正南北向,北室与中室相对在一条中轴线上。
西室与中室并列而略短。东室单独向东伸出,其与中室形成曲尺形状。北室甚短,中室与东室从结构看应为主体椁室,形成有规则的曲尺形。因西、北二室不规则,显然是中、东室的象征性附体建筑物。
四个椁室的随葬品:
中室应该是曾侯乙生前地面“乐宫”的缩影。
中室陈设“曲尺形”钟架和悬挂的65件钟及磬、鼓、琴、瑟、排箫、箎(笛)、笙等125件乐器,以及大型酒器和青铜礼器等。“乐宫”主要是君主举行庆典、受封、祭祀、娱乐、佳宴等大型活动的地方。
东室应是曾侯乙终后的“寝宫”,东室放置墓主之棺,陈设的随葬品是与生活起居相关的东西。殉有8个女性葬具。琴瑟、金器、漆器、殉狗且用葬具。东室的东西定是墓主最爱之物。
西室有13具女性棺具,而无生活衣、食、住、行的遗物。
北室作为墓主的“储藏室”有一对青铜缶及众多兵器戈、矛、柲、戟、杆等。
目前通过考古发掘的楚墓可以得出结论:
1、曾侯乙远远超出楚国封君的地位。
2、曾侯乙墓保持浓烈的姬国文化与周朝墓礼。
3、楚王墓椁室多为长方形,也有正方形。内分成9个室,墓主人与椁放在中间一室,在四周分设头厢、足厢、边厢。布局呈三横三纵相隔。楚君墓为5室墓,基本上是以主棺居中为特点。
表明曾侯乙的权力、财富、地位、身份,是处南楚之地历代楚国国君所不能比拟的。从这点也可以判定曾侯乙不可能是楚王时期平行相伴的姬姓诸侯。
其墓葬表明,曾侯乙是西周早期南楚的首位封君,当时的楚国只是子姓国或曾侯乙的附庸而已。至春秋、战国时,曾国已经消失,不见于史载。随国是在曾国旧址上发展起来的诸侯国,故“曾、随一国两名”这样的结论毫无道理。
曾侯乙为西周之东屏,处于王中的东方,被封为西周南(阳)楚曾国的第一代国君,称“曾侯乙”。其“终”于封地,墓南向,椁室处于东室。
曾侯乙的西椁室是特殊的安排:
曾侯乙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西宫”,西周建国设立三宫,分别为东、中、西宫,作为权力管理机构。曾侯乙是文王之“西宫”,故特别安排有西椁室,而西椁室略短于中室,也是礼制。
曾侯乙墓只比周王墓的格局小了一点点🤏!
曾侯乙墓是可以被证明为周王子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