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一名留级的学生,他在去年的秋天来到我的班上,许多他曾经的老师说这孩子无法无天、无恶不作、无药可救,而我——一个天真又年轻的老师,怀抱着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最大的善良和热情去对待这群孩子,包括这个好像有些特殊的学生。
我跟他谈心聊天,把一些重要的班级事务交给他,肯定他在工作中的能力,关注他、照顾他。努力是有所回报的,孩子慢慢开始信任我,慢慢开始能够听从我的教导,慢慢开始改变自己。但是意外也会偶尔发生,有时候他会被其他同学举报抽烟,有时候他会被举报打架骂人,每一次我都不厌其烦的去教育,内心想着的是:“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在孩子身上一个问题可能会重复出现,所以不要害怕遇到问题。”
这个学期重新分班,他依然在我的班上,孩子在开学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开心,进入新班级的前几周也表现得可圈可点,甚至慢慢愿意去学习,每天中午都会拿着练习本来向我核对他今天所做的数学题。
直到我开始了五天的隔离,孩子们都在学校上学,而我这个外地的老师只能在家呆着,于是一切变得不一样起来。
只是五天的时间而已,第一次,他和政治老师打了一架;第二次,他打了初一的一个同学;第三次,他帮人追债强迫他人签下“申明书”。部分事情被他好好的瞒下来了,又或者家里知道部分消息,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
回到学校后,我面临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危险事件”。派出所的民警到了学校两次,甚至警局的教导员都开始亲自上场解决问题。我调换了六节课,参与事件问询数次,陪着去做了三个小时的笔录。
今天从派出所回来之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同时,寻找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我的善良有关。我不忍心去惩罚他,即使这个孩子所做的一些事触碰到了教育的底线;我自以为是地为他考虑,把他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挑子揽过;我肯定他所做的很好的那部分,但将不好的那部分轻轻放下;我没有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没有方法,甚至用了错误的方法。
细细回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母亲对我更多是批评,很少是赞扬,所以我很愿意去赞扬他人,反而避免批评。如今我渐渐明白了,批评和挫折是教育这条道路上必须要让孩子去经历的过程,如果缺失了这一部分,那么,孩子会缺少应对挫折和批评的能力,同时也会因为没有约束而放纵自身行为。
善良是很好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善良也是一份初心,但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善良,会让育人的过程缺失分寸与尺度。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应对青少年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我们以为善良就是最大的慈悲,而在教育中,专业比善良更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