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043 石头缝里采“灵芝”
结论:通过这件事情见证了两位小朋友的成长。由“采到”灵芝转换成为“捡到”灵芝,接住了孩子们的话,引导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接近了真实,收获了知识,把电脑网络转化成为自己的学习“利器”,这就是最美的“灵芝”。如果一开始,就说孩子骗人、弄虚作假,或者太荒唐、太无知,可以想一下,孩子会有多难过。能接住孩子的话,是多么重要。
案例 044 孩子不爱吃青菜
结论: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让他干一件事之前要让他保持愉悦的情绪,孩子有了愉悦的情绪,自然就会努力做好后边的事情。
案例 045 互动——家长与孩子的位置
结论: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好,所以当家长的必须得有理解孩子的心,你得单膝“跪”地,尽你所能去推动孩子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协助,你提前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孩子就会为了成长的快乐而更优秀一些。
案例 046 家长对孩子的定位
结论:家长对孩子的定位要让孩子知道,能够激励孩子为了梦想努力学习,向着目标前进。为了梦想奋斗,那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成长的力量。
案例 047 出手太快
结论:所有让你不爽的行为,都先去找情绪的原因;所有让你不爽的情绪,都去找认知的原因。不要出手太快,想一想再做,耽误不了什么大事。
案例 048 妈妈错打孩子
结论:家长了解清楚事实,再惩罚孩子也不迟。即使错了,也不要立即讲一堆大道理来训斥、教育,甚至动手打孩子,要学会让孩子在错误中待一会儿,给他反思的时间。
案例 049 孩子想当兵
结论:家长现在应该赞美孩子,让孩子有动力,孩子有了动力,就会好好学习。如果你瞬间把他的想法给扼杀了,孩子心里就不平衡,干什么都没动力,还会影响学习。
案例 050 菜角理论
结论:很多时候,别人的情绪不是你能预料的,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好。如果遭遇对方情绪激动,你并不需要立即跟随或者加入,很多时候你就是打酱油的或者只是路过而已。遇到类似的情况,你选择吵架可能是捍卫你的尊严,我不吵架是因为苏格拉底2000多年前的智慧。
杂记
1.说话比较“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不要去做把天聊死的人。有的人说,那有什么呀,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其实他错了!我们不能以“直”的名义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那样只会伤害别人。
2.案例 027 阿姆斯特朗看月亮 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吧,孩子!但是你要记得回来,因为妈妈还在地球上呢。”————无论何时给孩子强大的支持和后盾,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满满的爱。
3.《心理学生活化》第四章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这是一次性的过程,不会允许你来回反复演练。
4.案例 029 夫妻吵架发泄情绪 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担心的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你只是看到一些“疑似”现象,你就开始有情绪了,然后莫名其妙就开始生气了。
昨晚收到老公送的项链,瞬间感觉:真不会说话,送东西还不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