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读书随笔:
总会有些文字引发我们不一样的思考,今天是读法治的细节的第五天,内容很精彩,不理解的地方也很多,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亦有自己感到乏味的地方。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我想人总是要超越现在的自己吧。读书是,工作是,生活亦是。书中提到读书的四个境界:在书籍中逃避、营造、理解、超越世界。我以前总会把一本书不自觉的看成一个世界,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求知?为了境界吗?可能不是,也可能是。说明我们读书有一定的目的,哪怕是打发时间。而对于读书的境界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划分和认知。如果人生是一场不断修正的修行,我想书就可能是我们修行的功法。
这节提到了很多著作,很多人物,而我大都是不解的,这是我的无知,而我在这些无知面前,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有的自己的些许感悟,这是我的自知。很喜欢道德经里面的两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万物负阴而抱阳。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平和点,这是我的有知。我因无知而有知,又因有知而无知,这是否也符合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道理?即使不符合,即使他们毫无关联,我依然会这样认为,这亦是我的无知和有知。
我的认知不一定会引导我的人生,也或许我也不会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行事,因为我无知。但这依旧不妨碍我追求完美,(完美的爱情,完美的生活,完美完美)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世界。
摘:
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读书的四个境界,我们在书籍中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
罗素称自己活着有三个动力:一是对爱情的渴望,二是对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狂热的魔咒、理性的自负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自认为万事皆知的人只是最大的愚昧,知识分子的傲慢不过是不学无术的另一种表达。
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很少有哪个词语像“爱”一样被庸俗对待,但却可以承载真正的严肃与崇高。我们爱,因为我们匮乏;我们爱,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每日的锱铢必较。在爱中,我们放弃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我们回忆起人性失落的美好,并希望告别当下的平庸苟且,攀登美善的阶梯。愿我们能为尘世中每次正当的满足而感恩,不悲伤、不放纵、不羞愧,一无所惧,在爱中臻于至善。
找到你的玫瑰花
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被选择在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投放我们的时间,通过各种仪式,我驯化了他,他也驯化了我,我们开始经营。在经营的过程中会被刺伤,会流泪,会痛苦。但是有一天我们爱上了风吹麦浪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正是因为这种美好,我们愿意为我们所驯服的对象负责。
有感小结:
找到你的玫瑰花,玫瑰花代表着什么,爱情吗?忽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也就反应了我们追求美好,而且是完美的美好,但却不知始终陪伴我们的才是最好的,最美好的。
世界永远是多重的,时间永远是不可逆的。当然这可能也是我无知的认为。
我的玫瑰花,怎么说呢,我觉得遇到的即为最好,愿我们都能遇到自己的玫瑰花。花期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