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的小学教育实习,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经历了从温和感化到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的转变,这也促使我深入思考小学阶段教师到底该不该用严厉的态度管理学生。
实习伊始,我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憧憬,坚信爱的教育力量无穷。于是,我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试图用耐心、理解和包容去感化他们。课堂上,我总是以鼓励为主,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会给予肯定与引导;课间,我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趣事与烦恼。这种温和的管理方式确实在初期收获了不少成效,班级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师生关系融洽和谐。那些原本内向的学生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中一些潜藏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部分调皮的学生开始试探我的底线,他们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扰乱课堂秩序,课间更是追逐打闹,甚至引发了一些小冲突。我依旧试图用温和的方式去纠正他们的行为,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可是效果却微乎其微。他们似乎并不把我的劝导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班级的纪律逐渐变得松散,正常的教学活动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我开始向班主任请教并学习,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变得更加严厉。我制定了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对违反纪律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如罚站、写检讨书等。这一转变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班级秩序迅速得到了恢复,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安静有序,课间的打闹现象也明显减少。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学生们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他们看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畏惧。曾经那个被他们视为朋友的 “小胡老师” 仿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他们不敢轻易冒犯的权威形象。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反思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正处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温和的管理方式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但如果一味地温和,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就会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规则意识。而严厉的管理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建立起良好的班级秩序,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压抑学生的天性,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
在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小学阶段教师管理学生不应简单地在温和与严厉之间二选一,而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要以温和为基础,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变化,用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当学生犯错时,要先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解释,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理解与包容。
但在面对原则性问题和屡教不改的错误行为时,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和严厉的态度。通过明确的规则和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不过,在实施严厉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例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多次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我并没有当众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课后将他带到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我首先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了解到他是因为觉得课堂内容太简单,觉得无聊才故意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我在批评他扰乱课堂秩序的错误行为后,为他提供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上,再完成这些额外的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满足了他的学习需求,之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善。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而又微妙的艺术,在温和与严厉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充满爱与关怀,又有明确规则和秩序的良好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