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了,生活紧张而又忙碌。周末,放松紧绷的神经,坐下来构思新网师《家校共育》课程的第一次作业,今天就是截止日期了,忙完一天的工作,再次修改定稿。
一、选课原因
因为我学习心理学多年,上学期,被学校推选为邓州市家庭教育宣讲团的成员,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又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面,非常感激领导的信任,给我一个新的成长平台;另一方面,我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两个孩子也很普通,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分享。于是,我就不断在爱自然生命力体系学习家庭教育,成长自己。这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网师的《家校共育》课程,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开展家校工作,更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
二、思想困惑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在教育极度内卷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是育分,教学成绩好的班级是优秀班级,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是优秀教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优秀学生,孩子成绩好的家长是优秀家长。于是,有些学校和老师为了育分不择手段,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高期待、高控制。结果,一些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重压之下,选择了轻生,让人心痛不已。
新网师倡导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提高成绩。这正是我的追求。如今,教育部下达了“双减”令,促使教育回归正常的轨道:立德树人,健全人格,全面发展。政策让人振奋,但是,如果评价机制不改变,那么真正的落实还是空中楼阁。
三、操作困难
目前,我校家校共育的基本方式是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每个学期顶多一次,平时都在微信群或者钉钉群做简单交流,收效甚微。
好在,随着国家层面对家校共育的重视,我市早就成立了家庭教育宣讲团。
上学期,省内各县市派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互相交流。
暑假开始,我市又召开家庭教育示范班,邀请外地专家和本土专家进行讲座,要求各单位派代表参加,计划本学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作。但是,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效果最好,需要好好斟酌。
在市家庭教育师范班上,许建国老师的课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是推广传统文化的,《弟子规》句句都是做人的准则,又通俗易懂,便于操作。我先观看《郭文斌解读<弟子规>》视频课,发现很多内容和之前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是相通的。开学后,就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开展《弟子规》的学习。我指定一个学生每天在黑板右侧更新四句,上课前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讲解,并落实在行动上。
下一步,我想倡导家长学习践行《弟子规》,和孩子同步成长。我不是班主任,这需要和班主任沟通,才可以在班级开展。需要上级领导授权才可以在全校、全镇、甚至全市开展。
我觉得德育做好了,提高学习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希望早日收获想要的效果。
很期待《家校共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