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借用美食作家殳俏的一本书的书名,表达一种品尝美食的最佳状态——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赞美,一笑之间,你对美食的态度就暴露无遗,表情的微妙变化是不会撒谎的,不信的话看看美剧《Lie to Me》。
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用现代通俗的话语解释就是有了快感你总要想方设法表达出来。引申到餐饮的角度就是说没有必要掩饰我们对美食的无比憧憬和享受。要知道,哪怕是公认羞涩的日本人面对可口的料理,总要一返常态的强调要流露出自己的欢喜和满意之情。因此看日本的料理节目的时候我们从能从嘉宾口中听到おいしい!(好吃!)、うまい!(真好吃!)、懐かしい!(好怀念!)、いいね!(好棒啊!)、絶品(极品!)、幸せ!(好幸福啊!)、素晴しい!(好棒啊!)、最高(太棒了!)、贅沢(奢侈!)等等几乎是数不清的赞美词。
人类享受到美食的幸福感硬是被一个个具体的定义了出来,实属不易。
但贪吃成了有罪,我们这些非教徒就很不理解了。《圣经》里面提到的七宗罪,饕餮就是其中之一,感觉判罚的有些残忍。以苹果为例,按照一些传道士的观点:苹果皮红红的,恰似女人的嘴唇,而果肉却是如此白嫩,就像人的牙齿和皮肤。把苹果横切一般,果核的五角形状,是恶魔撒旦的象征。苹果的甜蜜是一种诱惑,会使人失信于上帝……总而言之,最终要怪罪的就是那个该死的伊甸园的苹果。
即便这样,在吃这个层面,我毅然选择放纵我的欲望——虽然有点大逆不道,但是我甘愿承担恶果。一种尝遍天下美食的心态、无所不吃的勇气以及不畏艰辛探求新食物勇敢,驱使我在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有一天,当一盘油炸的蝗虫横七竖八的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认识到我在吃方面的任性——拒绝吃昆虫。
顺带也提个建议,别在吃的过程中添加太多附加的东西,别谈什么爱情,别顾什么工作,忘掉那些礼仪,还原吃的天性,甚至建议就应该偏食,把营养价值的理论扔到一边,没有顾忌的去好好搓一顿,这才是一种惬意。也许你还需要一个食友,那种跟你有共同嗜好的伙伴,几个臭味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没有王羲之跟名士在兰亭流觞曲水的大雅,也没有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大俗。满满的一道道菜,几个同道中人你一口我一口之间,把一种纯粹的感官体验升华为我们短暂的终极追求,那一刻,我们还奢求什么呢?
你要吃白斩鸡吗?听到这个问题这你眉头隐隐地皱了一下。
好吧,我们换下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