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作小车》是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理和运用的一课。
通过前面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运动的小车与其受到的动力、摩擦力的关系,知道根据需要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认识到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些能量可以不同的形式来储存。
本单元最后两课,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总结,又是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第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小车制作流程: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以及绘制小车设计图。第二节课时,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内初步完成小车制作、测试、再修改和上交作品。
一、好的方面:
1.激发了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学生对本堂课的积极性很高,很早之前就布置了回家准备小车材料,这周上课时,几乎所有孩子都带了材料来制作小车。制作中,学生们比听课还认真,平时课堂爱违纪的孩子,都能静悄悄地对照图纸,完成小车制作。
2.提前告知,实验器材准备充分。不仅让学生带实验材料,我也在准备了很多车轮、车身、橡皮筋、气球、胶带……材料,提供给孩子们,保证了每组都能按自己的设计去完成小赛车的制作;
二、不足之处
1、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琐碎的问题太多,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2、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前松后紧,最后学生展示赛车环节有点流于形式。
3、板书设计不精简,语言有点重复啰嗦。
4.小组分工不明确。在制作之初,让每个小组填写了分工表,但在课堂上,实际分工和当初设定方案分配的时候不一样,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一个人做了大部分工作,自己和其余小组成员就只能围观,没有参与感;
5.遇到困难后,依赖性强。当小组遇到小车无法驱动后,没有沉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案,而是一直来问老师,甚至选择放弃。老师应鼓励孩子自我解决,如能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应表扬,发挥榜样作用。也可预测或收集问题,针对问题请学生来出主意。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把控能力。教学要随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教学对象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强加在当时的课堂上,否则会出现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在我们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因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多,所以要不断提醒自己,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力求完整、完善、完美!
2、加强学科语言的训练,确保准确、精炼。课堂教学中,做到每说一句话都要预先想好,千万不能啰嗦,力求准确、精炼,并且在此基础上,追求富有感染力,多用激励性语言。
3、备课、上课都要以学生为主。即不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课堂的教学实施中,都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不同的学生或学生的不同反应,随机应变地给予不同的实施方法。要求自己在备课时多备几套“学案”,以便随时应对课堂教学的变换。在教学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很多,有待自己在教学践中不断地克服、修正。也正因为有不足、有改正,才会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