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读了第一章前五个问题,其中谈到了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就我自己理解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大势所趋。
就拿最近“双减”文件下发以来来说吧,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思考,需要改变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究竟要改成什么样的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尝试,去探索。除了这些上级要求之外提醒我们去研究之外,还有就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结果不是目的,研究过程是可以让一线教师蜕变的过程。就像一节优质课一样,你应该是在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中逐渐积累了经验,经过了磨炼,也正是这样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最终成就了一节优质课,所以说课题研究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总之,课题研究将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中小学教师应知道的科研常识有哪些?
1.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科研的起点。
2.研究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
3.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是个性化研究。
4.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不能等同于专家教授的科研。
5.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6.结项报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7.课题研究只有结题,没有结束 。
8.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不是重复劳动。
9.工作遇到难题越多越需要研究。
10.课题研究不要盲目“赶时髦”。
1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就是实践性研究。
以上为本书中提到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知道的11条科研常识,每条常识也都用一页多的字来说明了原因和道理。其中多次提到,一线教师们做课题感到难,无从下手,不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总把课题想的特备“高大上”,认为很神秘,认为只有专家教授才是做课题的。该书中也多次提到,做课题就是解决问题,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做笔记,勤记录,最后整理出来的就是一个课题。
我们要知道,课题不神秘,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做课题。其中书中谈到我们犯怵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认为自己理论不强,那到底理论不强能不能做课题呢?
理论是什么?理论是千人经过实践以后对事物(自然或社会现象)认识的规律性经验总结。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解除和使用最多的可能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教育理论书籍《论语》、《孟子》、《陶行知文集》、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洛克的《教育漫画》、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丛书、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这些书籍都是一些教育名家通过教育实践后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或者经验总结。
教育名家重要教育理论,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耶基斯的多德森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英国的斯宾塞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理论、鲁迅的教育是要立人理论、钟启泉的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基础理论等。
理论的学习不仅对课题研究有帮助,而且对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教师做课题,一般情况下做的都是实践性的课题,做的课题就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工作,而我们教学中所做的这些是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做的,但是我们就算不是真正了解这个理论也是可以做出来的。我们不能总是纠结于缺乏相关科研理论,纠结于理论和教育现象不能结合。
我们做课题虽然不是说离开了理论就做不出来了,但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中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教育理论的。积极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主动接受一些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或观点,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我们可以不为做课题专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或专著的学习,积极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