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骑行时戴上耳机,边看风景边听音乐,优哉游哉。
但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耳机里还放着音乐,我却“失聪”了。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是一个周末,天气晴朗,微风,我吃过早饭,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开始绕着朝阳公园骑行。
在一个交叉路口,我看见前方围着一群人,走近才知道,原来是发生了一起车祸。两个当事人正在激烈地辩论责任归属,旁边围了一群人在看热闹,我好奇心大发,也跟着凑起了热闹。
大概过了十分钟,交警同志迅速赶来主持公道并驱散了人群,我才悻悻地离开。
我重新骑车上路,突然意识到耳机还在耳朵上,音乐声也从未停止。
但在我看热闹的那十分钟里,我什么也没听到。
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两个当事人身上,我全神贯注的听着、看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耳机里的音乐。
而当我离开那个环境,我才恢复到常态,我又能感知到耳机了,又能听到音乐了,我的心又回来了。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你的注意力在哪,心就在哪。
外界的声音与耳机的音乐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音乐距离我更近,尽管如此,当我的心不在耳机与音乐上面时,我对它毫无感知。
仔细想想,这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基于此,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专注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就像点亮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沿着热爱与信念的方向坚定前行。当我们耐心倾听外界的建议时,就像获得一面明镜,照见自己未曾察觉的盲区与新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与探索这件事,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的“心流”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我遇到的事情,该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注意力完全集中”和“忘我感”。
契克森米哈赖表示,心流是一种高度专注的心理状态,人会完全投入当前任务,甚至忘记时间、忽略外界干扰,当人进入深度专注状态时,大脑会过滤掉无关的环境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选择性听觉”或“听觉掩蔽”。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专心打游戏时听不见妈妈喊吃饭,专心追剧时听不见外面刮风下雨,专心工作时听不见同事呼唤等等。
这种因专注而进入的“心流”状态确实神奇,但有一个问题: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在某件事上时,是否可能错过了其他重要的声音?
有人可能会问了,我想听从内心的声音,但又怕自己经历不够经验不足走弯路,我想采纳外界的建议,但又不想被他人干扰与影响判断。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不让自己困在某一种声音里,既要又要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的方法很简单,还以骑车为例子:骑车时,只戴一只耳机。平衡两种声音,不过度偏向任何一方。
这个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有资料显示,美国马里兰大学统计了2004-2011年的交通事故,发现戴耳机特别是双耳都戴的人更容易出车祸,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的报告也指出,长时间双耳戴耳机不仅伤耳朵,还会让人对周围危险反应迟钝,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不过专家也发现,骑车听歌确实能让人更享受。著名运动心理学家Costas Karageorghis和Martin Turner的研究显示,跟着音乐节奏骑车能刺激内啡肽释放提升愉悦感,但突然不听歌了,反而会让人更疲劳。
所以,如果你想既要又要,为了安全起见,戴一只耳机显然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