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教学评价”议
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评价的本质。
教学评价有种种不同的类型。一般说来可分四类,一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二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三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中介性评价”;四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外在性评价”。
管理、运营目的——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以班一组为单位展开。为此主要实施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学目的——-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价。可以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中介性评价。
调查研究的目的——这是就某一种教学活动的成果,大都实施外在性评价。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第一,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的学习。第二,考试本身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测验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促进知识巩固的手段。第三,如前所述,考试本身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频繁地进行小测验可以显著地促进班级教学。第四,学生从来自外部的评价可以学到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自我评价在学生毕业后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羊城“终身学习能力”的长期目标之一。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第一,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第二,验证课程假设,并使之精致化。第三,测量与评价有利于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性。能倾、成就、动机作用、个性、态度、兴趣等和系统测定与评价,是教学个别化和个别辅导所必需的。缺乏这类信息,就难以作出年级分配、分组、教学进度、升级、教学的选择、学业上及职业的目标等等相应对策的作业。
从“评价”的意义或操作的角度看,可以把“评价”划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实态把握。第二类,“测定”。第三类,狭义的“评价”。第四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