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10点多,我正在监考,严格地说,是“在外校监考”。却突然收到同事陈老师给我的一则信息:“杨老师你好。11班的孩子给你送了一点心意,放在学校会客厅里。麻烦你尽快收一下。谢谢。”稍后,还给我发了一张相关内容的图片,上面有鲜花、水果等。
哦,忘了说,陈老师是11班的班主任。而他所说的11班,全称应该是“初三11班”,上个周末刚结束中考。这个班,是我以前曾经带过一段时间的班级。
我只能说,这批孩子,真是太有心了。
上一年,我担任初二9、10、11三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客观地说,如果光从“成绩”来看,11班是三个班里最不被看好的班级。几次重大的考试,无论“平均分”“优秀率”等指标,在三个班级中都处于明显低位。但这个班,却同时又是我最喜欢的班级,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在我的同事面前,毫不掩饰我对这个班级的喜爱,我甚至将我的几次公开课、研讨课等都放在11班。就这一点,让学科组、教研组的老师,包括我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阿斌、阿栋他们非常不解。“公开课放在9班,不更出彩吗?”
其实,他们说的都对。从我所教的学科来看,9班是全校公认的最好的班级。学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发言积极……在这样的班级上课,课堂效果自然是不会差的。
但我喜欢11班。一是因为这个班级的孩子,“特别的阳光”,没有任何影响上课、影响我心情的拐弯抹角的因素。和他们在一起,心情会变得莫名的敞亮。就算你在课堂里因为某些特殊的情况狠狠的训了他们,他们也能很坦然、很诚恳的接受,并努力加以改进。就这一点,现在的“小王子”“小公主”可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第二个原因是,虽然这帮孩子基础比较差,但爱学爱问,就算是公开课,他们也都大胆提问大胆发表自己并不太正确的意见,这就使得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的课堂”,而不是弄虚作假的伪课堂。对于稍有不懂的内容,他们便会跑来办公室。学习的自学性和目的性比较强。这也是他们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进步的原因所在。
原本我是希望将他们带到初中毕业的,但后来因为学校工作的需要,我离开了他们而执教其他年级。
或许可能是意气相投的缘故,也可能是我的这一套方法比较适合他们的学习,在我离开他们之后,这批已经进入初三的孩子还会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时不时的跑到我现在的办公室向我求教。尽管这种情况下有“得罪同事”的风险,但“职业本能”和我自身的职业修养,让我无法拒绝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那纯净的目光。我觉得我不仅仅只是把他们的疑问给解答清楚,更重要的是,我还得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这也是我一贯的原则。
今年的中考,历史学科的考题难度并不太高,所以答题相对比较容易。从孩子们考后的那份兴奋的神态中可以料想,“应该考得不错”。——希望如此!
中考结束,这批孩子自行组织了一次很具规模的联欢和庆祝活动,我很有幸收到了他们的请柬。但因为活动当天,我被邀请给自己所在社区的党员同志上党课而缺席了孩子们的活动。所以这批聪明的孩子才会想出“给我送礼物”这么一招。
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收过任何学生的礼物,因为我觉得,那样做有损于我自身并不高大的形象。所以这一次,我依旧没有收下学生的这份礼物。我不想破坏了自己的规矩。
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师生关系”,实则也是一种很微妙的“缘份”。这种缘份不可多得,所以更得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