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星期六 20231125
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我抱来了配套练习让孩子们做,A部分的配套练习,想着10分钟就可以做结束。于是便给他们计时,我负责巡视,辅导。转了一圈之后回到讲台,忽然看见江同学在吴同学的旁边站着。我问他为什么站在那里,他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于是我叫来了他俩,问道:“其他同学都在写作业,你们为何没有写作业啊?”
江同学说:“他拿的我的橡皮。”
“老师,是他给我的。”吴同学说。
“江同学,吴同学说的正确吗?”
“我虽然给他 ,但是我说我先用一下,等下课了再给他”江同学看着我,慢慢的说道。
“吴同学,你喜欢这块橡皮吗?”我问。
“老师,我喜欢。”他说道。
“你既然送给同学了,你为什么还要拿上呢?你为什么要送橡皮给他呢?”
“老师,我家里还有,但是这会儿我没有,我说等下课再给他,这块橡皮我不喜欢。”
……
最后,我告诉他们既然橡皮已经给了吴同学,那么此刻的主人就是吴同学,他是否愿意给江同学是他的自由。让人欣喜的是吴同学将橡皮借给了江同学,江同学说他放学后还给吴同学。
如果在以前,面对这样的事情,或许我们会大声呵斥一两声,让他们还给对方就可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也有了孩子,我们会发现,课堂上的一件小事,老师对孩子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于是,我选择了认真询问和让彼此都满意的处理方法。(由于这几天忙碌,也没有来的及过问江同学最后是否还了橡皮,星期一去了可以过问一下。)
或许,在我们看来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他们眼中,这或许就是一件大事,在他们眼中,他们的好朋友不和他们说话,和别人因为一些原因走的比较近,都有可能成为他们闷闷不乐的原因。
走进孩子们心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自己对他们的态度无形中影响他们也要这样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想,面对孩子之间的纠纷,我们每个科任教师都可以去帮助他们解决,并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