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号的行程较为轻松,上午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岱庙,买了登泰山的门票,参观岱庙就不需再买门票(注:三天内有效)。
在门口缴费请了一位导游,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暑假来见习锻炼自己。
他带我们从中轴线开始参观,参观前他也声明:只参观中轴线处的主要建筑。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以下资料来自360百科: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遥参亭”是岱庙入口的第一组建筑。也是岱庙的第一个景观。石碑、石坊、龙池,以及背后“三座门”式歇山顶的南山门,加上铁狮与旗杆的陪衬以及古槐的烘托,气势巍然。
接着我们来到了汉柏院,据传汉武帝东封时在岱庙种下8株汉柏,现存6株,汉柏院有5株,距今已有2100多年。这些汉柏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
院内存碑碣90块,其中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然后参观了天贶殿,以下资料来自于360百科:天贶殿东西长43.67米,南北宽17.18米,高22.3米,殿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宋天贶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红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单翘重昂三跳拱,内槽殿顶为四个复斗式藻井,余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最后来到后载门,明朝时称作后宰门,也称鲁瞻门,是岱庙的北门。厚载,取自《易·坤》所说的"坤厚载物",即大地因广厚而能载万物之意。
我们一行人登上后载门的望岳楼,远眺可以看见泰山雄姿,拍照必不可少,各种poss。眨眼就到了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岱庙,这是意犹未尽呀!
中午由山东医科大的孙教授宴请大家吃正宗的鲁菜,鲁菜是八大菜系之一,桌上的一席菜,怎一个“惊艳”了得!
席间,孙教授给大家讲了齐鲁大地的餐桌礼仪并亲自示范,不愧是圣人故里,礼仪之乡。
下午休整,晚上去天烛峰观看封禅大典。
在朋友的小院用过晚饭,走路不过几分钟就来到了天烛峰,离封禅大典的演出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决定在天柱峰逛逛。
这里,奇石能言,清泉有声,大小天烛朝天立,悬崖巨壁夹谷行。将军山如大将军披甲,罗汉峰似众罗汉叠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蓝天高远,大山空旷,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只有到这儿来,才能领略到山林野趣的真谛。
八点整,封禅大典演出正式开始,演员很一般(据说都是当地的民众,一人30元没场次),但胜在音响效果和灯光。封禅大典演绎了从始皇帝一直到清乾隆帝与泰山的故事。
泰山,一个神奇的地方,千里奔赴,只为看你,一眼万年,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