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近思录》16

一,道体17

39 问心有善恶否?曰:在天为命,在物①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譬如水,只可谓之水。至如流而为派,或行于东或行于西,却谓之流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页十七上)


或问:心有善恶否?朱子曰:心是动底物事,自然有善恶。

且如恻隐是善也。见孺子入井而无恻隐之心②,便是恶矣。离着善,便是恶。然心之本体未尝不善,又却不可说恶全不是心。若不是心,是甚么做出来?(《语类》卷五,第三十四条,页一三九/八六)

履之③问:“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不善”,如何?曰:疑此段微有未稳处。盖凡事莫非心之所为,虽放僻邪侈,亦是心之为也。善恶但如反覆手耳,翻一转便是恶,止安顿不着,也便是不善。如当恻隐而羞恶,当羞恶而恻隐,便不是。又问:心之用虽有不善,亦不可谓之非心否?曰然。(《语类》卷九十五,第八十九条,页三八七二/二四三八至二四三九)


问:发于思虑则有善不善。看来不善之发有二:有自思虑上不知不觉自发出来者,有因外诱然后引动此思虑者。······曰:谓发处有两端,固是。然毕竟从思虑上发者,也只在外来底。天理浑是一个。只不善,便是不从天理出来。不从天理出来,便是出外底了。视听言动,该贯内外,亦不可谓专是外面功夫。若以为在内自有一件功夫,在外又有一件功夫,则内外支离,无此道理。须是“诚之于思,守之于为”④,内外交致其功,可也。(《语类》卷九十五。第九十条,页三八七二至三八七三/二四三九)


问:“心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如何?曰:心是贯彻上下,不可只于一处看。《《语类》卷九十五,第九十二条,页三八七三/二四三九)


又曰:“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此句亦未稳。(《语类》卷九十五,第九十三条,页三八七三/二四三九)


〔译文〕

有人问:心是否有善恶之别?回答说:体现在天的层面来说 称为命,体现为义的层面叫作理,体现在人的身上称作性,主宰人身的称为心,其实都是一回事。心原本是善的,产生的思虑,则有善有不善。已经表现出来的称作情,而不能称作心了。比如水,只能称作水。至于流动而成为水流,或流向东,或流向西,只能称作水流了。


笔记:

心即理,性即心之体,情即心之用。心本善,但因人有思虑,便有善恶之分。若心已发而为情,则可称为情,而不能称为心。正如水一般,只能说它是水,至于水流向东或向西,那便是流的现象。


①《河南程氏遗书》,朱子于此条注云:“在义为理”疑是“在物为理”。(卷十八,页二二六)

②《孟子·公孙丑第二上》第六章。

③朱子有两门人字履之,一为方大壮,一为刘砥。《语类》卷五,第六十二条,页一四六/九十,与卷七十一,第三十二条,页二八四四/一七八七,同为道夫所录。道夫于前者只称“履之”,于后者则称“刘履之”。故知此处屈之为方而非刘。

④《伊川文集》卷四,《动箴》,页四下。


40 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页四下)


朱子曰:气是敢做底,才是能做底。(《语类)卷五。第九十七条,页一五八/九八


问:性之所以无不善,以其出于天也。才之所以有善有不善,以其出于气也。要之,性出于天,气亦出于天。何故便至于此?曰:性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者全是天理,形而下者只是那渣滓。至于形,又是渣滓至浊者也。(《语类)卷五,第九十四条,页一五七/九七)


又曰:孟子言才〔孟子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第六上》第六章)],不以为不善,盖其意谓善性也。只发出来者是才。若夫就气质上言,才如何无善恶?(同上,卷五十九,第三十二条,页二一九一/一三八一)


又曰: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尧舜至于途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①。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②愚案:程子此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盖孟子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才无不善。程子兼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矣。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二说虽殊,各有所当。然以事理考之,程子为密。盖气质所禀虽有不善,而不害性之本善。性虽本善,而不可以无省察矫揉之功,学者所当深玩也。(《孟子集注·论孟子·告子第六上》第六章)


叶采曰:性本乎理,理无不善。才本乎气,气则不齐。故或以之为善,或以之为恶。(《近思录集解》卷一,页二十八)


〔译文〕

本性出于天赋,材质出于气质。气质清澈,材质就清澈;气质污浊,材质就污浊。材质有善有不善,但本性全部都是善的。


笔记:

性即理:程颐认为“性即理也”,这意味着人性本善,就像天理一样。他将性比喻为理,认为性是宇宙的普遍法则,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气的影响:人性中的“气”有清浊之分,清者贤,浊者愚。气禀决定了人的贤愚,这表明除了性之外,气也对人性有影响。

理与气的关系:程颐认为,讨论人性不能只讲“性”,还要讲气。理与气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理解人性。他认为气禀也是一种性,因此提出了“气质之性”的概念。

性出于天,才出于气这一观点,强调了性和才都与气有关,但性的本原是善的,而才则有善有不善。


①《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页十七下。②《正蒙·诚明第六》,《张子全书》卷二,页四十二。


净心斋笔录

  二0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超越“长期投资”的局限,“耐心资本”更具深度,“知性投资”能提升 【前言】“长期投资”常沦为凑数口号,“耐心资本”...
    泓壹坊黄方阅读 18评论 0 0
  • 沈炼弹劾和怒骂严嵩父子的底气何来? 居庸关口,风沙漫天,一骑扬尘而至。骑手勒住飞马,手指京城方向痛骂:“严嵩老贼,...
    许云辉62阅读 23评论 0 0
  • 周末,起来客厅已是十点。是周日睡足了,也是迷茫不知道起床该何去何从。 昨晚手头的书看完了。新书二十四史正式开始。兴...
    林丽群阅读 11评论 0 0
  • 《近思录》7 一,道体7 14,“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①所谓...
    净心斋阅读 12评论 0 0
  • 回向文: 今天我们有任何一点收获, 任何一点功德 都回向给帮助我们成长的一切师长, 一切世间众生, 乃至整个法界一...
    微风羽阅读 1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