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这节课让我非常开眼,首先校对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事物真实的情况之间的差异,其次是我看见了一个真正「善战者」做人做事的思路,善战者是能够等待的人,是先胜后战的人。
最近几天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是,我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基本上都是不真实的、有极大偏差的。这种在认识层面的锚点上的错误,导致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因为对这件事有偏离客观事实的认识和理解,对这件事的期待和估计超越了事实本身。这中间的偏差带来了做事过程中的情绪,一旦认清现实,情绪就会灰飞烟灭。比如,周五听一位前辈讲课的时候,他在课上提到提案的注意事项时,我发现我都踩雷了。他当时给我的反馈是,不要着急,这些是当下这个阶段的正常情况。他也在提醒我,“成长是极其缓慢的”。他让我认识到,我对成长的认识与成长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我发现当我校对了对成长的认识,着急想要把毛病全改掉的情绪被平复了。
华杉老师讲道:“ “敌人是不可战胜的,只有等他自己败。”等待是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No Zuo No Die,你一定要学会等待。那么你得等待到什么时候呢?结论很清楚,就是等到赢了的时候。等到什么时候赢了就什么时候开打,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赢了再打。仗不是打赢的,是等赢的,是等到已经赢了之后才开打,这叫做先胜后战。《孙子兵法》原文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于作战的人能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又不会错过敌人出现败象的时机,一旦敌人自己作死,就顺势帮他一把。所以善于作战的军队先已经胜了,在胜券在握的时候,才寻找代价最小的作战时间窗口。而不善于作战的军队,冲上去就打,在战斗中寻找胜利的机会窗口。这两者的差距是多大啊。”
这里让我看到,作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胜后战」,另一种是『战中求胜』。
我意识到,自己在做事的时候,通常情况是「战中求胜」的状态。自己既没有成为不可战胜的,胜机也没有出现,对敌人的情况也不了解,就匆忙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真实情况与想象差距很大,很难推进,于是就会半途而废。因为自己平时做的事都是很小的事情,即使失败、半途而废,代价都不大。所以也就意识不到这种思维方式的灾难性,这其实也让我看到了“以小见大”的视角。
这也让我明白,在没想清楚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作为、做点什么,而是等待。人生中真的有很多事情都是稀里糊涂,被外界半推半就地开始了。比如,在当下这个应该奋斗的、使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年纪,长辈们在催婚,美名其曰地说:再不下手,好的都被抢占了,或者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或者打情感牌,再过几年身体机能衰退了,不能帮你带孩子……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警觉地意识,也就是明白当下的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就很容易上了他们的道,稀里糊涂地摆错了人生的重心,把本应该经营自己的有限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投入到了经营婚姻中。
这里很重要的点是:要搞清楚「先后次序」,《大学》里『八目』的次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把自己修好,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用当下的语言来描述,只有把自己活好,也就是找到一门自己想要研究的学问,格物致知地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内心,修炼自己,才有余力维护家庭和谐、和睦、团结,进而在工作中有时间、精力取得成绩和成就。
关于「等待」,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等待的目的是给自己积累的时间和空间,使自己成为不可胜,也就是等待「形胜」的出现;二是等待『时机』,等待敌人乱动作、失败、「势胜」的出现,这时再行动。这个时候的行动,起到的作用是加速敌人的失败,取得胜利,这也就是『先胜后战』。
在「先胜后战」中,善战者除了知胜、胜券在握外,还能够敏锐地“寻找代价最小的作战时间窗口”。也就是说,善战者不仅知胜、能胜,而且会用最省力、投入最小的方式获胜,轻轻松松地胜利。
我在这里真的开眼了。
关于「不能等待」,我体会到,人之所以不能等待是注意力放错了位置,过于关注外界、外界的人事物、外界的眼光,或是被外物所移,而不是将注意力投入在强壮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