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所有的管理者,都期待着自己的团队成员能够自主的开展工作,就像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自主的学习一样。这是触摸到了管理的本质的东西。兴奋之余,其实也很焦虑。但是有两点想法,我是坚定不移的相信的:
第一,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在被别人管束下工作,都有实现自我的需求。是鹰,就应该在长空飞翔;是老虎,就应该在山林中穿梭……这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里谈到的人性的最基本的需求。管理,必然会带来不自由,但是管理如何让人觉得舒服?这是对学校的挑战。
说到这里,有一句话,今天看来就显得不妥当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确在很多的时候,一个好车头,的确会让一列车跑的快一些。我们换一个思路——这个车头换了怎么办?在我工作的20多年里,换了10多个车头了,这一会快跑一会慢行的,受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那么如何让车头换了,我们的学校还能按照我们所有的人形成的一种合力继续的让这列车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这个合力,是学校的传统;这个速度,是我们共同形成的对工作的认知;而车头,只是这列车的一个引擎,而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在给学校注入一种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无论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坚定和自信。当学校的共同的价值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作的风气形成,我们就有能力影响车头的慢速度。这也是每一位校长都要坚定的建设学校文化的初衷——让学校形成一种始终坚定不移的推动工作前行的传统和气质。
第二,管理就是矛盾之间的一种平衡。每个人都应该会觉得被管着的感觉很难受。但是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这个制度是谁制定的,遵守的都是共同的要求。当自己也成为了学校的管理人员,就越发的理解这个矛盾很难化解。我认为简单的管理是基于恶在做减法,真正的管理是基于善在做加法。这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态度导致的,是管理者自我实现的需求产生的。用人话说,校长是否能做到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能否帮助教师的自我实现,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方法。管理者如果认为被管理者“恶”,那么就会去恶存善,通过一系列的“禁止、不能”等做减法。实际上,“恶”太多,一部刑法中规定的那么多的恶,是不是都需要成为学校制度的一部分?这样的管理,只会越管越啰嗦,越管越辛苦。原因就是,就算存在“恶”,也只是极少部分,用极少部分的恶,管理绝大多数的人,就是管理扩大化。减法没有做成,却成为了加法。同样的道理,管理者如果认为被管理者是善的,那么就只需要保持这个善就可以,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寻找、构建、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发扬这个善。基于这样的思路,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就出来了:
一是信任和尊重教师;二是教干是服务人员;三是把钱用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