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靠激发动力无法让你持续保持行动?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行动是靠激发动力还是运用意志力?
研究显示,动力与意志力两者是有关联的。当你的动力值为100时,你的意志力消耗几乎为0。也就是说你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情,所以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但是,当你的动力值0的时候,你的意志力消耗为100。也就是说,当你没有动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最消耗你的意志力。
现在网上都流行靠激发动力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比如看励志演讲视频,看别人健身练出8块腹肌的事情,看励志的文章等等,来激发自己。
我记得自己之前也很崇尚激发动力学说,那个时候自己喜欢看励志演讲视频。每天靠看视频激发自己,自己看完像打了鸡血一样。
但是通过看励志视频激发自己,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后来就失效了。
为什么靠激发动力策略无法帮助你建立新习惯?
因为动力是不稳定的,人的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感受是最不稳定的。
你回想一下,当你生病的时候,失恋的时候,你还有动力让自己去锻炼1h,写2000字文章吗?
所以我们不能靠激发动力去促使我们产生行动,因为它不稳定。但不是说动力对自己没有好处,而是我们应该把动力的出现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额外的奖励。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激发动力无法促使我们产生行动,来自于“热情效应递减原则”,这个对应的是边际效益递减原则。研究显示当我们吃第5块蛋糕时比第4块时感受好吃的程度下降一点。
拿我自己举例子,坚持早起这件事情。一开始靠激发动力,可以逼着自己早起1周。过了一周之后,会产生怀疑,为什么自己要坚持早起?大家有没有同感?
研究显示运用意志力策略比靠激发动力策略促使我们行动更靠谱。因为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来加强。
但是意志力也不是说你想用多少就有多少,意志力也是有限的。
关于意志力有一项研究,实验人员把做好的巧克力饼干,端到房间里面。
接下来残酷的事情发生了,67个被试者,有一半人允许吃巧克力饼干,而另一半人只能选择吃萝卜。有很多吃萝卜的人,都看着吃巧克力的人。
接下来,让这两组人去解答一道难题。实验结果发现,吃萝卜的人比吃巧克力的人接答难题所花的时间少一半,并且在难题答出之前,在尝试解答的概率更少。
显然吃萝卜的人,由于吃不到巧克力,已经把自己的意志力消耗掉了,所以无法在继续答题。
关于这个实验,把意志力的消耗又称为“自我损耗”。
当你在做一个艰难决定的时候也会消耗自己的意志力。
引起自我损耗有5个方面:
努力程度、感知困难程度、血糖水平、消极情绪、主观疲劳。
下一节我继续分享运用“微习惯”策略,如何让你成功养成你想养成的任何习惯(养成锻炼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