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家庭教育口传书》——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书。
把书当本子卖
教育系本科班的学生就要毕业了。离校前,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国外一家出版公司扬言要出一本超级畅销书,为了让这本书一炮打响,他们请来策划专家出谋划策。专家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书的名字就叫《你也能写一本书》,这本书除了封面扉页外,里面既不印字,也不印图,全是白纸,凡是购书者只要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在上面,然后寄回公司,公司将会派专人认真审阅,并从中选出几部最佳作品出版。 此举一出,举国轰动。几十万册“书”很快销售一空,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记者采访策划专家时,问:“您是怎么想出如此出奇制胜的创意的呢?” 专家微笑着说:“只有不把书当书卖才能卖得比书更好。” “那您把这本书当什么卖呢?” “当本子卖。” 讲完故事后,教授让大家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都赞叹策划专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其出奇制胜的怪招,只有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则关于教育的寓言,老师只有放下僵化的书本,变成一个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本子,让学生自己去写,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授颔首微笑。 这一课,成为大家大学时代最难忘的一堂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与其羡慕别人家小孩的天赋,不如发现和培养自己孩子的天赋。 要采用灵活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和做事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起来事情来才最有效果。
在教育方面,不能一味地往孩子们的大脑里灌东西,而应想尽办法让孩子们为了创造而学习。
满招损谦受益是从学习者方面讲的,换做教育者一方同样不能有固化思维,不然会被困在自我锁定的无形牢笼而无法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