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似乎我们会下意识不由自主的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包包、大house、豪华跑车、名表,相比于旧革命时期,我们富足充裕了很多倍,但这似乎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正比,更多当代的人感受到的是压力、愤懑、不甘和委屈。
我们的生活因为互通开放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离婚率变高、幸福感下降,因为我们似乎觉得会有更好的,从而缺少经营婚姻的坚定与付出,我们已经不再像中国古人那样,坚持要在感情上天长地久,一生只爱一个人;我们的世界因为科技、网络、外卖而变得更快了,但大家似乎也更浮躁了,人们更倾向于及时快感的满足而非长久花时间在一个领域深耕。
《减法》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员去完成一个半成品的积木,这个积木两边不平,左高右低,相差一块积木,在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在右边增加了一块积木,在左边拿下一块积木的人少之又少。人大概率是倾向于增加而非减少。
但“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前饥不择食、饱不裹腹、物质匮乏的时代已经远离了现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物质富足甚至是泛滥成为了时代现状,只做加法的下意识只会让人更焦虑,毕竟,肩膀上不断增加的石头只会越来越重,最后压垮我们。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做加法
第一,人本就厌恶损失。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厌恶损失”—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如果你原来有85块钱,现在要拿掉15块钱和原来有20块钱现在增加50块钱,你会选哪种,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是第二种。这是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留在我们身体的本性,毕竟在原始时期,增加代表裹腹感、代表生存。
第二,做减法意味着承认之前的选择是错误的。当人们扔掉之前因为多巴胺激增时下单买的东西、在掷地有声坚定有力的说出离婚时,他们在另一个方面是承认自己之前的选择是错误的,这对人性本就是一个挑战,在原始时期为了在群体中生活、与伙伴和谐相处,我们始终要保持自己是有用、我是对的,我是对别人有价值、我很优秀的身份,因为被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在选择方面,给自己做减法
美国本土的精英们为什么常常在企业里竞争不过口音很重、对美国文化了解不如自己的印度人?去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数是家境贫寒、通过死啃书本才赢得出去的机会的人,所以在美国这个平台上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奋力拼搏,在职业的金字塔上拼命攀登,而美国人崇尚自由也有很多的选择权,这潇洒的背后也是不够执着。到达顶端是需要长期的沉淀与深耕的,所以反而是缺少选择权的印度人获得了不选择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适当的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
将你的目标做个减法
许多人习惯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写下自己来年的目标,之后像欣赏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般,嘴角不禁上扬,畅想着目标达成的样子,之后小心翼翼的放进书桌封存起来,好像放一颗种子在抽屉里,来年自会开放的轻松踏实感。等到鸣钟响起的来年,再拿起那落了灰的往事,发现现实如此生冷,不禁爆出口,“我这头懒猪,整整这一年我干啥去了,密密麻麻的目标!啥子都没有做”,之后上苍安慰道“没事,认真复盘,来年一定实现宏伟目标”,接着满满当当的一稿目标降世…周而周而复始。
琳琅满目的商品尚使人眼花缭乱、多了几分疲惫,况且是需要反社会惯性、反人性的各种习惯养成、目标达成!当你罗列着众多目标时,你的大脑已经望而生畏了,简化你的目标,刚开始时一两个踮踮脚就能达到的小目标,达到并形成习惯后再慢慢加砝码。而且人的身体是具有惯性和连带能力的,比如你养成晨跑的习惯而后你会发现自己更自律精力更饱满了,之后你会更愿意去动脑去学习去积累,用一个习惯一个支撑点去形成线带动面最后全立体运行。
然后,目标是需要不定时看时不时修改调整的,可以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自己的目标如何更好达成,并把年度目标分解为月目标、周目标之后日目标,具体落实到每天的行动,这样才是仰望星空,并且脚踏实地的状态。
给自己的生活便利做减法
《少即是多》提到“双城生活”可以带给人幸福与安宁,这里的“双城生活”不是上班族每天来往两个城市,兼顾家庭和工作的生活模式,而是工作日在城市上班,周末到郊外简单朴素的小房子里过着柴火煮饭、挖井打水、微风作空调的更为贴近原始的生活,转换平时的工作状态,给人生活和生命慢下来的舒适与惬意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网速慢一点就想爆出口,快递小哥慢一点就焦躁不安,别人或者自己动作慢一点就脾气暴躁,每天的唾手可得的新闻消息都在大轰炸,需要五年才能达成的目标做了半年就耐不住了,似乎我们希望我们想要的要立马得到,迟一些慢一点都令我们不安。
在这加速化的时代,我们拥有数不尽的便利与快速度,但我们似乎被宠坏了,容不得一丝的慢,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在减弱,所以适当的给自己营造慢速的节奏是很有必要的,不带手机出门拿上现金和地图探索新大陆、不定外卖不限时间的给自己做一顿饭、漫无目的的看日出日落、云舒云卷~
什么是幸福,以前我一直以为是提升能力、增加技能,现在发现幸福不是无所求,也不是有所得,而是高于所得。我是属于那种把完美定为合格线的人,所以之前过得苦哈哈,一直强逼着自己前进,不可避免的有时就会长时间的罢工。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保持愉悦状态去前进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