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孔子《论语·先进》
颜回死了之后,颜路请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买椁。孔子说:“不管有没有才华,每个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都应该厚葬。鲤也死了,同样也是有棺无椁。我不能为了买个椁而走路出行。自从我做了大夫之后,按照礼制的规定不能走路出行。”
颜路是颜回的父亲,比孔子小,鲤是孔子的儿子。至于颜回到底是二十九岁死的还是三十一岁死的我就不去多研究了。从孔子对颜回的父亲的回答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理解对方,表达了每一个孩子在父亲的眼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孔子当时由于社会的礼制规定,不能破坏规定去为自己的徒弟买椁,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一层,显得死者有地位。然后孔子也同样告诉了颜回的父亲颜路,我自己的儿子死的时候我也是同样就用了棺材而没有椁。
《孟子》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对于死者的尊重应该用最适合他的礼节去办,而不是过度的丧礼。死者什么身份就用什么礼节来办,有钱就用有钱的办法,没钱就用没钱的办法,没有必要一定在意一个形式。更不可以为了这样一个形式去破坏了礼制,就像在生活中总是为了一些虚荣和外在的假象而破坏了规则。很多时候有没有为了面子而伤害了亲情、友情、爱情呢?
有的朋友家庭不是很富裕,自己创业有钱了,但是父母还在干着农活,儿子给父亲买了几千块的衣服父亲穿着怎么都不舒服,就是不喜欢,影响他干活。儿子却又觉得买了这个衣服是孝顺,父亲又觉得不舒服。这明显就是孩子为了显摆自己有钱而买贵的觉得自己尽孝了。可是我们都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难道不是吗?何必被这些虚假的“昂贵”来糟蹋了自己的生活?还有我们上一代的父母也经常给予一些自己认为好的生活方式来强压给孩子,比如多吃点,买贵点,多睡会等等。
《坛经》中也讲到,禅是剥离外在的物,定控住自己的心。追求的禅定不就是剥离一切外物而定心么?六祖说:“各各自己观察,不要错用了心,佛经上白白地讲到‘自皈依佛’,没有讲到‘皈依他佛’,自我本心的佛不去皈依,就没有可以皈依的地方了。”所以父亲觉得要对孩子好,孩子觉得要对父亲好,先问问自己,这个好有没有被“功名利禄”所绑架。父母亲和孩子各自都应该要追求自己的内心纯净,凭自己的良心来做事就行。每个孩子在父亲的眼中都是最优秀的,每个父母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了不起的。颜回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就能过一天,他从来不追求外物,要是他自己来选的话,他会让老师卖了车子破坏了礼制来给自己买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