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遇到心理障碍的时候,很多人对于心理领域的划分不了解,对于如何区别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更是“云里雾里”,很多网友把这两者混淆了。
很大一部分人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障碍经常误以为是精神病,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心理障碍不是“病”
心理障碍,是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特征,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大多数人往往可以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对于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来说,如果只是向他们进行一般浅层次的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需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服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服药往往能较快的缓解症状,但需要系统治疗,不能随便停药,以免导致疾病复发,耽误了好的治疗时机造成再治疗疗效不好或终生服药(心理障碍易复发是一个大问题)。
精神病发作“要人命”
精神疾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患上精神疾病的人,他们的言语、行为、思维、情绪等各方面的表现与常人不一样。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 、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需去专业的医院由医生确诊。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精神病有很多种类,也有少数几种精神病人的缓解期表现与常人差不多,只要不犯病就能大致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些精神病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但更多的精神病人呈慢性衰退的趋势,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很难与正常人交流和沟通,几乎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精神病人在发作期一定要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精神病很容易复发,所以在缓解期也需服一定量的维持药量。
缓解期精神病人可以做一定的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治疗,这对其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复发、维持社会心理功能、减少衰退等是有帮助的。
以上可以看出,心理障碍与精神病在症状以及治疗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应该区分对待。
在医学界中,专业医生应把心理疾病、精神病和脑病而出现的行为不正常现象区分开,这样才能更好对患者对症下药,不要把没病的医成有病的。
同时也在此严重告诫患者及家属,精神类药物不要乱开和滥用,因为这类药物服后都会对患者日后的身体造成损害及有严重的瘾药性,会对患者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交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现在社会竞争大,不管是心理问题还是精神问题,只要影响到了自身生活就是大问题,不可置之不理,也不能讳疾忌医,只有及时地寻求帮助,才能够冲破阴暗重现曙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