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赋闲在家,转眼已经一年半了,病好得差不多,该做的事情也耽误得差不多了。
严格来讲这么说也不对,毕竟在此之前,我并发觉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所谓该做的事情,自然也无从谈起。
秉承“闲着就要认真闲着”的思想,阅读功能恢复以后,大半时间都投入到了追星上,顾曲留香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男神,后来男神名单上新添了二人的主公。没有很认真地读史书,因为时间轴和地理一团糟,直接看史书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去把相关考据读了个遍。看着看着,很多东西就淡掉了。
一辈子重要的事情究竟有多少
一旦站在整个历史的角度上去看待事情,就会出现许多奇妙的变化。毕竟千古流芳不过寥寥百字,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多少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什么七姑八姨的催婚,考公务员还是进私企,生活水平应该比上还是比下,为什么在外风光却依然在家乡族人面前抬不起头,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怎么办,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怎么办,如果只想按照社会习俗导演编好的统一剧本过日子,这些事情确实足以让人烦到发疯,不过考虑到大限之时百年之后这些事情排不上台面,也就随它去了。二丕二谋被小圈子私下吐槽一辈子从小缺爱长大缺钙,和臣子没大没小做了很多没眼看的出格举动,一言不合就赌气犯浑,依然承父(兄)基业做了还算合格的君王,子桓还能靠“怨妇诗”身居建安七子之一,在我们这些后人眼里,也算是人生赢家的典范了。讨逆虽然美姿颜好笑语,杀起人来也是个狠角,更不用说某丞相不但屠城,还玩人妻把自己的长子和爱将都搭进去了,只不过缺点归缺点,英雄的功绩是无法因此被抹杀的。完美主义再见,重要的事情做好了,剩下的添彩还是出丑都是花絮。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马克思诚不我欺。
难,有多难
10岁的曹丕在宛城捡回一条性命;16岁的孙策被迫成为一家之主;18岁的孙权匆促间成为了江东的新主人,一辈子最熟练的事就是早年黑发人送黑发人,后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曹操得荀彧时36岁;刘备拜访诸葛亮时47岁;官渡之战荀彧荀谌亲兄弟各为其主,其后荀谌从史书上被抹去,生死不明;田丰德才兼备,错跟袁绍惨遭谗言枉害,凌统和杀父仇人共事吴主……仅仅列举事实,东汉末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摆满杯具的茶几。平民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怎一个惨字得了。
汉室倾颓,战火不休,未来何去何从,至少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提议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荀彧未必不清楚汉室气数已尽,明面上还得遵循所谓正统之道尊汉敬帝,实际上无论隆中对榻上策还是更早的谈话里,活下去并扩大势力最好再有个正义的名声才是核心内容,分裂动摇的何止是国土,不知那时候的人,会不会也在某一个深夜因为迷茫和困惑无眠。
初接触这段历史时,觉得自己若是回到东汉末年,不管分到了什么角色,大概都只有沦为炮灰的命。仔细想想也未必,如果不去实际经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一个人为了活下来,为了不得不做的事,究竟能爆发出多少能量呢?作为一个赋闲经年,身无长技之人,想要重入社会做点什么也不容易,但这份不容易,比起三家创业的艰难,算得了什么?我会害怕胆怯没信心,比起曹操打官渡打得自己都想退兵的绝望,又算得了什么?
天命,天命
东汉末年的历史之所以能被人津津乐道近两千年,除了罗贯中的小说外,个人以为最重要的是三分归晋的悲剧结局。东汉末年是史上少有的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无数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殚精竭虑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结果,是身后司马家大权统揽,无数人的愿景和梦想,统统竹篮打水一场空。相比之下,英年早逝简直温情得像是上天垂怜。
但历史是不在乎这种事的,历史在乎的是规律,土地兼并程度是否足以引起朝代更替,什么时候重新洗牌进行下一轮的兼并,土地承载人口是否过量,什么时候来一场瘟疫或灾害或战争削减一下。作为个人是没有挑选牌局的权力的,最多凭借出身和才学挑选一下自己的角色。当然王莽贾诩李贽这种疑似穿越者先不讨论。作为一个平民,拿着周郎荀令这种剧本做参考自然是不靠谱的,如果能拿到一个吕子萌,哦不对,吕蒙这样的剧本,已经是华丽的极限了——什么?刘关张?快躺下接着睡别闹了。备备的人格魅力和关张的军事才能,怎么想都不是平民能点亮的技能点吧。
毕生梦想的破碎固然残忍,然而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英才如我男神也只能留下一声叹息。作为一名愚凡也就淡定地接受了尽人事听天命的现实。人活一辈子要么总想活得爽,要么总想留下点什么,遗憾的是,人能掌控的东西终究是有限的,天降奇才也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死,身居高位也算不了身后之事,是吧,讨逆将军,还有丞相。
汉故征西将军告诉我们,只要走得足够远,初衷一定是会变的。说曹操在兖州还没站稳脚跟就妄图代汉我是不信的,说曹操一辈子没称帝是因为他其实只想做大汉的征西将军我也是不信的,令君 is watching you。不忘初心是对的,但是初心改不改,恐怕不完全是自己做主。说起来,倒也是挺无奈的事情。公达做了曹魏的荀令;而文若跟了曹操大半辈子,身上打着曹魏的烙印流传汉臣的名节,焚信而后殁,我宁可相信他只是叫不出那声相公。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一直透明的孙策虞翻荀攸程昱也就算啦,“心胸狭隘”的周郎,“墙头草”子敬,“软弱爱哭”的刘备,“心理阴暗爱好谋杀都督”的仲谋,“杀弟弑父害献帝”的子桓,个个被黑得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奉天子令不臣,正经接受禅让称帝的曹家忽然就成了反贼,刘备倒是凭着一个无法证实的身份成了光复汉室的英雄,简直有理没处说。当然我这种不支持本家却一直不服“凭什么你们两家争正统孙家明明也一心向汉”的人,大概也很不可理喻就是了。
爱惜羽毛固然必要,不过考虑到身后天知道这些不靠谱的后人会把自己珍惜了一辈子的羽毛染成什么鬼颜色,把羽毛当性命也就没必要了。何况莫说身后,人言可畏说的可是生前。“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明公之言自当谨记,该不要脸的时候不必太要脸,脸皮是什么能吃吗(不对)。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心理咨询的效果,技术的作用有限,很大程度上由咨询师本人的人格修养和哲学水平决定。我的男神们作为1800多年前的长者,水平自然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最初只是当做爱好了解,没想到无意中得到了愈疗的作用。
不说了,我要去给心理学祖师爷郭嘉上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