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摘录1
什么是曲?弯曲就是曲,妥协就是曲,受委屈就是曲。老子认为,圣人做事圆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委屈自己,最后反而能做到周全,这就是“曲则全”。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句话:“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则不顾。”这是惠子对庄子的讽刺,说他像臭椿,散发臭气,且大而无用。庄子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妖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意思是,你既然觉得这棵树没用,为何不把它移植到广阔寂静的土地上,然后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享受阴凉呢?你笑它无用,但它就是因为无用,才不会挨刀短命,不会受害遭灾,才会活了千年。你如果也像它那样,就能活得自由自在,不会再遭遇世上那些艰难困苦了。庄子说的很对,他非常有智慧。惠子只看到大树没有受到工匠的重视,不受人关注,却没有想过受到重视的树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人也是这样,有一句话叫“能者多劳”,一个人要是有才干,想成才,就必然要受苦,必然要经历无数的磨难,但最后能不能真的成才,还不一定。你可以回想一下,你们单位里最辛苦的是什么人?肯定是那些最能干的人,他们什么都会做,而且很多事情别人都代替不了他们。相反,混混们总是活得最轻松,也最滋润,因为他们什么都不行,不受重用。
当然,老子不是在建议我们做混混,不求进取地过一辈子,他只是在说明一种奇怪的现象,也是在告诉我们,世界很奇妙,不要在乎一时一地。因为,有时的委屈不一定糟糕,有时的刚直也不一定很好。明白这一点,懂得在该“曲”的时候“曲”一下,最后反而能得到周全的结果。
五代十国的名臣冯道被后人称为汉奸,因为他经历过多个朝代,担任的始终是将相、三公、三师之类的职务。所以,后世有很多人骂他是奸臣,觉得他没有气节、不忠君—但不会有人说他不爱国,因为,每逢改朝换代,他都会想方设法让当朝的国君不杀老百姓,因此从不跟君主对抗。正是因为他的委曲求全,改朝换代时少了一些生灵涂炭,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才得以保全。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杀功臣的例子,从秦始皇开始,几乎所有朝代都有功臣被杀。为什么?因为他们太厉害,太有威望了,君王都怕他们像帮助自己那样帮助别人,更怕他们起兵谋反,所以总会先发制人。人心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心。谋求篡位的君主,眼中很难有不觊觎江山权势的人。现代社会也是这样,在每一个单位里面,领导最喜欢的,都不是最能干的人,而是最平庸最听话的人。为什么?太能干的人会对他构成威胁。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不杀功臣的皇帝,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杯酒释兵权”。这个办法很好,不跟那些掌权的大臣们正面冲突,也不去伤害他们的性命,而是用一种委婉巧妙的方法来处理,迂回地保全了一些功臣。
“曲则全”是道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它不提倡刚直、僵硬、硬碰硬,道家从来不会重要。你看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到极致,却能四两拨千斤,这才是最厉害的。它代表了道家智慧的特点—圆融。道家认为,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就能解决,而且能做到周全。
所以,你想知道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就要看他是不是锋芒毕露。如果他锋芒毕露的话,就必然做不了大事。所有做得了大事的人,都是厚德载物、能委曲求全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就大的事业,想实现更大的价值,就要成为一个厚德载物、能委曲求全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