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到猫叔的小灶群之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善于勾搭人脉的人。
可是,最后却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在被别人记住,甚至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还成了《人脉课》里面小小的一个案例。
从最根本的需求关系出发,就会发现,其实人脉管理,本质在于供需的匹配。懂得了这一点,可以做很多事情。
很多人分享过,付费参加牛人的社群、课程、约见、各种平台留言,是靠近平时无法链接的牛人的有效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对的。
我试着从供需匹配来说一下这个问题:牛人的需要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价值。
001 牛人需要什么?
我们付费、花时间去参加一个牛人的线下课程,够有诚意了吧?可是,为什么在课后,也跟牛人合了影,互加了微信,结果,却成了对方通讯录里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回来后再也没有交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认识的过程。
1)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加的他们?是在众人蜂拥而上的时候,还是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对方注意到你、主动添加你的微信?
2)如果前者群起而“攻之”的情况,被对方记住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果是后者,你自己后来有没有持续做些什么?比如,写一份走心的课程感悟和收获,甚至是对方可以改进的课程反馈?
牛人链接别人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准备了礼物、提供了别人需要的价值,还是别的?
懂得问出一些问题,再通过包括对方的博客、微博、公众号、课程的只言片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你就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再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匹配。
002 我们可以提供什么?
不妨先想一想,你自己想要链接牛人的初衷是什么?换个圈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一点,其实就是扩大影响力。
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果你从根本考虑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影响力是本质需求。想清楚了这一点,你就会懂得,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
1)帮助大牛传播信息。他们的文章、观点、课程,你觉得跟自己的朋友圈匹配的,不妨在朋友圈转发或者定点推荐给朋友。
2)上面提到过的课程感悟和收获。
这一点,还蛮有用的。大家都上了同样的课程,要是没有任何收获,那你肯定不会去参加,这也暂时不会是你想要结识的人,对吧?
既然有收获,那就写出来。要知道,你的同学们可能正需要它们来复习。如果写得走心,同学也会帮你转发。假如你的朋友圈总是分享一些对朋友感兴趣的信息,相信我,别人会记住你,也会不时翻开你的朋友圈。
如果你是大牛,见到这样的人,会不会留意?
3)如果是在社群里面,那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整理群精华,写感悟和收获,参与话题讨论和官方组织的各种活动。
4)情感支撑
这一点,会有不少人忽略。我想说,如果你留意,别人的文章,会有很多的信息可挖(当然,包括了这一篇)。
假如你恰好在对方的通讯录里,看到对方有成绩、有失意、寂寞了、痛苦着,都可以发上一个小红包,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在红包上。时间一长,不记住你才怪。
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整理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取,也许,只是从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去寻找答案开始。
003 总结
供需平衡是理解很多关系,包括人脉关系在内的基础。
001 找到可以付出的价值跟对方需求的平衡点,持续付出。
002 我们可以提供的,除了价钱,还有情感、时间。
003 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它。
时刻记住,提供对方想要的价值是根本。我们想撩大牛,其实,他们也想撩人才。毕竟,人才人才,有人才有财。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