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思维导图的书里面讲到都要用多种色彩,多用图像,这样的话,就可以发挥,激发自己的右脑功能。
但并没有切身的感悟到这种功能的强大,没有想明白即使去做了,也不能坚持做下去。
所以我使用导图通常只用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红色以表强调,双色笔带着也方便。
后面让我做出改变是在行动派photo reading的一门课上,请教石森久惠老师,石森久惠老师不仅是photo reading讲师,而且也是东尼博赞的亲传弟子,思维导图的讲师。
我说“老师您好,我知道用多彩好,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但我就是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我觉得双色笔,还能明确重点,复习也方便,所以请您说服我,用多彩笔比双色笔好。”记得当时其他同学都在笑,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对我的价值。
她给我看了两幅思维导图,一张黑白,另一张是彩色的,让我自己体会其中的感觉。原来多彩带给我丰富的情绪感受。从哪一刻起,真正开始了思维导图彩色之路,导图也就越画越好。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从信息中提取关键词,然后把它们组合成合理的逻辑结构,如此一来复杂的信息就被简化了,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容易,沟通变得更顺畅,表达变得更轻松。
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在1974年提出思维导图之后,该方法风靡全世界。(缅怀这位智者)
将思维导图法引进华人世界的第一人,孙易新。他读硕博期间都是研究思维导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案,授课学员超过十万人,网络课程影响人数超过数百万人。除了教学工作并有思维导图法,相关书籍20余册。
孙易新博士亲传弟子:王玉印。王玉印将思维导图融入个人生活之外,还开展教学推广工作,并不以此自满,不断的学习。为了掌握原汁原味的精髓,2014年她前往英国向思维导图法的倡导者,博赞先生学习,并取得讲师资格。从2016年起,王玉印在文魁大脑俱乐部带领小伙伴进行思维导图武林计划,网络课程已进行到第11季了。简书作业集,包括文章笔记,会议笔记,时间管理,活动方案问题,解决决策分析学科复习等应用在内的7000多张思维导图。同时还为多个政府部门,多家企业高校做过思维导图培训及讲课活动,有着丰富的现场教学及指导经验。在朋友们的鼓励下,4个月内写了一本关于思维导图营计划课程的书《思维导图工作法》。
从以上三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应用很广,学会了的人还特别能出书,出书特别快。或者说,对于想出书的人来说,掌握思维导图是一项必备技能。
《思维导图工作法》这本书,出书时间短,但看后,给人的感觉是我目前看到的有关于思维导图心法,写得最好的一本。不仅讲清楚了应该怎么做,还把为什么这样做给讲明白了。一方面基于她对思维导图核心的理解,另一方面来源于丰富的实践。
《思维导图工作法》讲述思维导图的核心模块就是关键词与逻辑,逻辑细分可分为逻辑思考和发散思考。
本书的写作也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思维导图的核心模块及围绕核心模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领域包括:笔记写作,活动方案,swot分析法,决策分析,时间管理,空间管理,高效应试和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工作法》这本书,出书时间短,但看后,给人的是我目前看到的有关于思维导图心法,写得最好的一本。不仅讲清楚了应该怎么做,还把为什么这样做给讲明白了。一方面基于她对思维导图核心的理解,另一方面来源于丰富的实践。
关键词
关键词,以往认为的是小于4个字的词,而这本书则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要做到最小概念”。之前自己也曾纠结节字数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是关键词,这下明朗多了。
关键词从词性分为名词和动词。
名词还可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具体名词是用来表述事物的名称,苹果、桔子、西瓜、青菜、土豆、萝卜等。而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主干出现的词语绝大都是抽象名词,事实上我们在概括这些思维导图主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炼,提炼出来的名词就是抽象名词,如之前所说的具体名词,就可以提炼出水果、蔬菜两大类,水果和蔬菜就是抽象的名词。在对具体事物进行提炼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
动词就是将抽象的概念用行动来支撑。水果、蔬菜可以切或吃。这让我们不仅有想法,还有行动。
关键词的位置通常是在标题、关键句(转折或总结)、模型(金字塔、八何和SWTO)中。
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就是里面的一些重要的东西都用黄色荧光底色标注出来,让我们看书更加高效,抓住重点。
思考
在逻辑思考时有两个重要原则,同阶层同属性原则和金字塔mece原则。
思考方向可分为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同一层类为水平思考。导图一分支从大到同到小类为垂直思考。
在发散思考时,归类,分类要分尽,且不相互重合。分好类了,找大类,找同类,找小类。在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成论点,论据,论证三层,最后一层需落在实处,拿起来就用的那一层。
对于如何更好的理解思维导图的核心?作者用了逆向思维方式,如果知道怎么错误,然后避开那个坑,不那样做就好。思维导图看起来非常漂亮,吸引人,但是线条上文字密密麻麻,整体也没有符合、体现逻辑结构。从另一方面看,关键词和逻辑才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抓关键,建结构。
一次性手绘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工作法》一书中还不断的现身说法给出个人的建议,对于初学思维导图的人来说,一定要先从手绘开始,正是因为手绘有不允许更改的高要求。可以逼着自己专注的听,判断,整合,快速抓取关键词,建立逻辑框架的能力。
接着作者还极力建议我们不打草稿,建议导图一次成型。一开始我们或许做的并不完美,绘制的导图也并非长好看,逻辑或许并不十分严谨,关键词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又有什么关系,有错的地方改过就行,能帮助我们理解内容就行。
我对此方法,也是深有体会,在边读书边画思维导图,一开始有一点逻辑乱,时间一长,导图越画越好,分析问题的逻辑也越来越清晰。所以作者给出的“极力建议“值得去尝试,多做就会有好的结果。
实践感悟
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直接画了导图,在画的过程有新的发现,反复出现了发散与收敛两个关键词。这让我对书中最初写的那句话“让思维收放自如,收时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放时充满创意,打开脑洞。”思维的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更深的理解。
给我的另一个启发,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和情感。所以为了更好的对这本书的理解,还联系到作者本人,谈自己这本书的看法,在对话中,感觉到王玉印如书中所讲授的内容风格那样,亲和、谦虚,期待她今后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