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善鸿教授说过一句话:“疾病的第一发动力量,都来自心中的负能量。”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往往就是心灵状态的反映。
生活中有很多人,遇事总是看不惯,又放不下,不断给自己的内心添堵。
久而久之,让自己长期处在愤懑、忧虑等负面情绪中,必然就导致身虚体弱,疾病缠身。
正所谓,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保持内心平和,遇事外不较劲,内不纠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1.对外,不较劲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
总想争个输赢,不仅会深陷负能量漩涡,还会给自身带来难以承受的恶果。
把心放宽一点,不为小事计较,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作家李月亮说:
“那些一生放纵不羁爱较劲的人,最后只会落得个身心俱疲,输人又输阵。”
人生短短几十载,跟谁过不去,其实都是跟自己过不去。
凡事斤斤计较,一味争强好胜的人,难免会烦恼缠身,给自己招来灾祸。
对待那些不顺心的事,与其对抗,不如试着低头、退让。
不理会外在的是非,不陷于无谓的争端,内心平和,你的余生才能健康顺遂。
2.对内,不纠结
庄子说: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苦来自刑罚,内在的痛苦,则源自内心冲突。
生活中过多的纠结与思虑,就是在不断消耗你的心神,最终拖垮你的身体。
《养生要集》中讲: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心事太重,难免消耗精神能量;忧虑过多,病痛也会找上门来。
凡事别纠结,减少胡思乱想,内心的焦虑、内耗少了,身体的状态才能随之转好。
世间之事,总是林林总总,纷纷扰扰。
任何事都郁结于心,只会让人寝食难安、形容枯槁,若能想开看淡,自然能身心通畅。
正如冯唐所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幸福就是不多想。
心中无所挂碍,身体才能永葆生机。
凡事不纠结,不多虑,为心灵减负,把精神养好,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3.养生,其实就是养心
曾国藩说: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养生,其实就是养心。
心态失衡,人就活不通透,自然百病缠身,在忧愁、愤懑中消耗自身健康。
保持好心态,哪怕人生再多艰难坎坷,你也能安然渡过。
丰子恺说,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心气狭隘的人,处处计较,怨念深重,日子久了,各种烦恼和痛苦都会不请自来;
心胸宽广,不为事扰,才能不受负面情绪的荼毒。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遇事不较劲,凡事不在意,内心澄明,你才能更好地保养身体,颐养精神。
4.
关于养生,明朝医学家龚廷贤在《古今医鉴》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真正高级的养生,不仅在于对肉体的保养,更注重对内心的调节。
学会把心放宽一点,少思虑,常乐观,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养成恬淡平和的性情,减少内心的消耗,是一个人抵御衰老与疾病最好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