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不冻织女手 ,荒年不饿勤耕人。中国人向来以耕读传家为最执着的信念。
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久。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教文教,认为耕读之家最是符合人性与道德。
勤俭持家。勤劳是传统美德,俭朴节俭是积徳积福,财神爷最中意勤俭之人。
男耕女织是国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农村经济,小农经济,男人负责田地里刨食,女人负责家务事。
夜晚的织布机,是一个主妇在忙完白天洗衣做饭,喂鸡喂牛,养猪养狗等繁重的任务后的必修课。
来回穿梭的飞梭,一丝一缕汇聚成御寒蔽体的粗布。农家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却又令人神往。
天寒地冻的时候,由于织女的劳作,人们有了御寒保暖的衣物,身子暖和,手脚不僵,虽然艰苦,却也温馨。
吃饱饭,是多少代农人最大的心愿。历朝历代在田间地头辛苦耕作的农夫,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底层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起早贪黑,精耕细作,生产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离开了农民,哪里有粮吃?没有了粮食,可能什么高科技都是无根之木吧。
农人们在长期的耕作中,参悟出了辛勤耕耘的道理。他们最知道,即使是荒年,只要肯下苦功夫,也会在田土里刨到养家糊口的食物。
历朝历代,争夺江山社稷,其实主要还是争土地和人口。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滋生万物,生民赖土地出产以活命。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郝可以创造出来。
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只有他们最清楚,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有收获。人不哄土地,土地绝对是不会辜负辛苦侍奉它的人的啊!
我们中华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农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铸造了不朽的中华文化传奇。
今天中国人心中念兹在兹,言行上表现出来的勤奋与节俭,无一例外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