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倾听孩子》
原文: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倾听状态:第一,不要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孩子没有问你应该怎么做,你就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这种话不是倾听的语言;第二,不要轻易跟孩子谈论家长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孩子在讲他的事,你却在想讲你的事,这是倾听的大忌;第三,别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并不重要。
有一天,我儿子早上起来发现他的书包前一天放在我们另一个家里,没带回来。他紧张得要命,觉得没有带书包可怎么上学,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他妈妈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你为这么小的事就哭,将来怎么做男子汉?”这就是忽视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更加难受,他的表现会更糟糕。父母没帮他快速从难过中走出来,导致孩子事后不再向父母倾诉。
要想做到良好地倾听,得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认真地跟孩子有眼神的交流,耐心地听孩子讲,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我的理解:跟孩子沟通时,多问开放性的问题,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认同孩子的感受。等孩子觉得被理解之后,再有需要时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或者给出建议。
孩子通过跟父母的互动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当我们觉得。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的时候,孩子才会有意识的去重视自己的感受。这样会让他感觉到归属感,价值感。
我的经验:我的孩子摔倒了之后,我都是让他自己站起来。我觉得他觉得疼了会过来找我。有一次我也摔倒了,膝盖很疼。我一直坐在地上,期待孩子过来安慰我。但是我的孩子迟迟没有过来,我很伤心,觉得自己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这么冷漠。后来我问孩子,妈妈觉得膝盖很疼,让他过来安慰我可以吗?孩子说你自己会站起来的,我相信你可以。听到这一句话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我自己需要的是被别人关心是否疼,甚至帮我催一催而不是鼓励打气的话。再后来我就改变了,对孩子的感受的回应。我觉得我们家现在也有了人情味。
目标:这一个星期内倾听三次,并写下倾听笔记。
行动:
拿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关于感受这一段,把感受的词语找出来大声朗读10遍。
跟别人相处时先观察,感受别人的感受。看见别人的感受认同他。
在别人没有寻求帮助时,不要给建议。也不要讲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这个星期内找三个朋友倾听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