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当然最好,但站在顶峰,注定绝大部分人是上不了的,那接受不到最顶级教育资源的人该怎么办?
名校的本质是顶级圈层,汇聚了这世上最精英的老师和最卓越的学生,以及更关键的成为各领域翘楚的校友。认清本质就会发现大多人尤其是我们国人对于名校的观念逻辑反了,我们的文化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最高学府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殿堂,所以就是孤注一掷、颇为决绝的姿态。但事实上名校希望以杰出校友为荣,你如果有改变世界的志向和勇气,并积极的付诸行动,那么这些社会活动都是可以加分的,学校成绩并不是关键点。
这就是为什么从小学就得开始准备的原因,名校要的是综合素质,以及能否成为世界领导者的潜力,这是一个长年的价值培养和身体力行的过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化的教育场景。哪怕最初的目的还是以应试的态度培养、参与,但时间一长就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价值基础。
这就是本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最大限度改变人生方向。名校有一个最卓越的同侪环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必须刻意营造这样的环境。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名校同学素质普遍高,但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积极上进、敦品贤德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自己有心向上,而且主动聚集,就能聚拢一批这样志趣相投的同辈,或者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实际上这就是在平均水平中等的大圈子里营造出一个拔尖的小圈子。
一样的逻辑,名校的准入门槛太高,那就选择普通大学的好专业。比如北邮、央财、上财等等,基本上一个行业都是校友奠定,这是非常强大且会影响人生的圈层。名校聚集资源,身处其中会有更大的选择权,如果家世优渥,那基本上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选择权意味着人生的试错成本,但我们普通人输不起,人家可以试好多次直到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们往往只能选择一次,甚至需要付出好多才能换来选择的机会。
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步步为营。
我们要在一个资源有限、计划非常严格的轨道内,尽可能多的去接受博雅教育,以人生规划,而不是以实用规划,权看自己的主动性。
不管是学校还是职场,初入的水平参差不齐,差不多一年之后就会自然形成分化,有一个互助共进的圈子,懂得合作,彼此虽然竞争,却也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这些人在蓄势,最后的成就不会比名校的人小。
优秀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主要还是体现在主动性上,明确自己将来的生活是什么,对课程以外的事情保持敏感也非常上心,有强烈的欲望。相反,人生不如意的也有圈子,他们也互相影响,结果就是一起抱怨、一起堕落。
什么样的圈子,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选择圈子甚至构建圈子很重要,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人生的关键没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