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读书日,我也聊聊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冯骥才《俗世奇人》。前段看到月儿发布的小小说征文里提到推荐参考书目,其中有《泥人张》,女儿就有这书,我拿来阅读。
这本书不厚,每篇非常精短,短则3页,多也就5-6页。虽然匆匆看了一遍,发现也就了解故事大概,而写作方式、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及文章精髓等,并未掌握,还不得要领,还需多看几遍,仔细推敲。认真分析。
冯骥才创作这本短篇小说集含有18篇小小说,每篇为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人物跃然纸上,情节活灵活现,令人惊叹不已。
我们先看看《泥人张》,一开始只点题说他是天下第一捏泥人。他为了见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天只去两个地方,那天在馆子碰上了海张五,接下来都是对海张五人物刻画,形象描写,行为举止。而泥人张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叭'”地一戳”。就这样,一个泥人出来了。第二天街市都是“贱卖海张五”。故事也一直留传。这么短小的故事耐人寻味,给世人点出道理:手艺不是凭空捏造,真本事不怕别人说,瞧不起他人迟早遭报应。
《苏七块》苏大夫绰号的来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是这样吗?并不是,其实他医术高超,“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但行医有规矩,接着就娓娓道来一个故事。看出苏大夫性格倔强但也不失善良。
《冯五爷》对冯五爷人物描写“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接着通过他开餐馆到闭馆。“念书得信书。他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还会有念书的心思?”诶。
《酒婆》这个故事发人深省。讲一个老女人一直喝着假酒,可是等喝到真酒后却命没了。通过酒婆惨剧,也反映了底层阶层穷人的艰辛劳作有时靠酒麻痹意识,即使假酒也麻木不仁,从而助长了造假现象。
《俗世奇人》中每个人物刻画都非常细致,就好像跳跃在你眼前。有手艺人的本事,比如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狗不理等,行当里的能人,讲究、执着、认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也有一些褒贬人物,比如苏七块妙手回春,在规矩下少点医者仁心。蓝眼火眼金睛,自信欠缺。也有反映社会各个阶层一些特色人物,比如酒婆,冯五爷、小达子等。在人物、叙述、语言都简洁朴素,幽默传神,别具一格。
像冯骥才在《题外话》说到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传奇。无奇不传,就是把故事写绝了 。二是杂学。就是生活,没有杂学的小说就像没有根。三是语言。讲究文字功力,不是一写一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