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要有血有肉,所以得用到素材。在用素材时要做到以下5点:
1、能用一手素材的,别用二手素材,比如写人物类的文章,一手素材主要指传记、访谈、微博。
2、能用新素材,尽量别用老素材。
3、如果一定要用老素材,要化用,让老树开新枝发新芽。
4、细节、具体、可感的素材。
5、素材一定要学会取舍。
老师讲了以上5点后,有点明白了,难怪自己写的文章干瘪瘪的,原来是没营养成分在里面,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
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先定选题后找素材还是先找素材后定选题?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我认为是先找素材再定选题,这就好比炒菜,你得先看有什么原材料再搭配着来,再说不是你想吃什么菜菜市场就会卖什么菜,卖完了呢?没有了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好好利用手上现有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素材,然后再提炼主题,素材能支撑主题的我们取来用,反之弃之。
当然,在信息发达的现在,恐怕没有什么素材是搜集不到的,但并不是什么素材都有用,所以我们要学会取舍,学会思考,学会利用搜集到的素材,看这些素材反映什么问题,能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我们平时看到一个热点,这个热点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看到的问题不一样,每个人关注的点也不一样。那些热点下的评论就不一样。就比如那个抖音很火的乡愁,有人关注的是她的美貌,有人关注的是她的接地气,有人关注的是她为什么会这么火?是不是有团队在包装?还有人疑惑,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为什么没有一点农村妇女的粗俗感,文能挥笔写字作画,武能扛锄下地犁田,还有人说她其实是千万身家的女企业家,视频里展现的只是她想体验的生活。所以你看,同样一条视频,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所以说,同样的素材,每个人想到的主题也不一样,你认为呢?
写文章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光有素材还不行,确定了主题也不顶用,还得想办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素材串联起来,让它们贯穿主题,让它们有血有肉鲜活起来,跃然纸上,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除了多练习还是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