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藏在身体里的“健康隐患”

在中医理论里,人体的健康依赖于气与血的顺畅运行。一旦气血运行失调,各种健康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其中气滞血瘀就是常见的一种。

气滞血瘀,简单来说,就是气的运行不畅,进而阻碍了血液的流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很多因素会导致气滞血瘀,长期的情绪不佳,像焦虑、抑郁、爱发脾气,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身体的气血就会运行迟缓,也容易造成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的症状比较明显。身体上,常常会出现固定部位的疼痛,像胸胁、腹部刺痛,且夜间痛感加剧。有的女性在经期会痛经,月经量少还伴有大量血块,这也可能是气滞血瘀在作祟。观察面色,会发现面色暗沉、口唇发紫,皮肤也变得粗糙,甚至出现瘀斑。严重时,身体还可能长出肿块,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面对气滞血瘀,也有不少调理方法。中药调理是常见手段,血府逐瘀汤就是经典方剂,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精准针对气滞血瘀。日常饮食也能助力,多吃山楂、玫瑰花、黑木耳等食物。山楂能消食化瘀,玫瑰花可疏肝理气,黑木耳能活血抗凝,没事用玫瑰花泡泡茶,简单又有效。适当运动同样关键,慢跑、太极拳这类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让身体气机顺畅。同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好了,气的运行才会顺畅,血行自然也会恢复正常。

身体出现小信号时,一定要重视。了解气滞血瘀,及时调理,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