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流氓》的时候,我以为是部小说。
一般按我读录散文的篇幅,长了的,我都以为是中长篇小说。
第一天录下来,文中出现真实名字,我开始怀疑自己使用的口吻,许久不读角色扮演,对于第一人称的主述方式,生疏了。
小编小姐姐给看了评论区的一份儿留言,稍有促动。
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别人家公众号,一般评论区比正文热闹;巴掌大的线上剧,弹幕比主屏热闹。
我们好像已经过了热衷留言的岁数,顶多偶尔看看,冷眼看看,而已。
有留言,说明还有人在听,在认真的听,并且给出了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说是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
跟小编小姐姐们说,咱们是需要这样的读者存在的。
虽然说,我们知道“舞台是自己的,观众并不多,如果路途上有过客鼓掌,那,就坦然面对。”
《流》继续每天录一段。
读到最后一个字,才知道结果,这种感觉,好像就是我摸索读录文字的乐趣。沉浸其中的时候,才知道文字背面的情感。用眼睛看,是怎么看也看不出那种感觉的。
它并不是小说,似乎也有了小说的悬念。耍liumang,是个词,可能是形容词,可能是动词,甚至是一个思想观念。
回头细想,对于匡某女,被liuM了,被议论了,就会一辈子、全家人被别人戳脊梁骨。而表哥太老实谈不上对象,众人说“不会办了”,就不是耍liuM了?双标,赫然在目。
给了钱的拿了好处的权利掌管者,就可以公开的耍LM;而一对夫妻正常谈论离婚、正常同事关心,就是背地里耍LM,遭唾弃议论,“放大镜”背在他们身上。
可以赤膊的男宿舍,可以挂眼科的栏杆,不能开门的女宿舍,需要解释的社会关系,自证清白的chu女…双标就是彻底的耍LM底气,被拿捏住的俗人们,一直就这样生活着。
“枪口上抬一厘米…”,模糊描述午夜偷摸瞧女宿舍LM的形象,就是一个故意的错误描述,“我、董姐、杨光”都已经心里面破案了,只是很默契的陪着那些热衷于“耍LM”的人们调查调查,始终木有戳破“真凶”的面目。
后来在想,小说应该还是小说了,虽然用了池莉的真名,但是“懂姐、阳光”,就是代称,是特意取的这些名字。
一段特殊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