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是自己人生唯一的决策者。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加入我们离堆出一座山还差一筐土,结果停下来了,这座山也堆不成。离堆成一座山还差一小步,就停止努力,这是一个人自动放弃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平坦的地面上,到了一筐土。如果我们的人生是堆出一座山,而此时只有一块平地,那就倒第一筐土上去。这第一筐土,就是我们向着目标踏出了第一步。只要我们继续往上堆,最终也会堆成山。至于结果如何,都在我们自己掌握。
解读:《高效人士七个习惯里面》有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当中的一个观点是刺激和行动。因为你受了某种刺激,你就会采取一种行动。而中间的部分是什么呢?是选择,你选择下班去学习,选择下班打游戏,选择工作认知负责,选择上班摸鱼,选择学什么专业,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这些所有跟你相关的事情,都是你自身的选择。
就比如你说选择学习,你认为没有时间,所以我不去学习,太忙了。但是,总有人比你更忙,总有人比你爱学习。你把一切归因于外部,因为外部环境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学习。他人比我有时间,所以他能够做到很好的去学习。
当你不管是开始也好,放弃也罢。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开始学习也好,或者放弃学习也罢,与任何事物都无关。
当你能够明白,你做的任何选择,都是你自己做的决策,你也不会因为做错了一个决定而苦恼了,你就具有独立性了。
当你能够明白,你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自己的选择,而非他人替你做出的。你也就具有了独立性,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独立性并非嘴上说的,而是要看你实实在在是怎么做的。
又有多少人,把自己做出的任何决定,归根于他人。但是这样不仅不能够做出帮助自己,还会致使自身堕入那无可自拔的深渊,越陷越深。
你要始终记得,你才是自己人生唯一的决策者,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你选择的权利。
二:不懈怠,是对学问的尊重。
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只要跟他一说,他就努力去做,毫不懈怠,颜回就是这样的人。”
解读:语之而不惰者,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听了不去改变,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愿去实践,这是一种懒惰。
第二种解释是,孔子老年间反反复复提及的是仁、义、礼、智、信,有的学生觉得“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不愿意再听老师的叮嘱。这就是一种懒惰的表现。
有些道理,切勿只是觉得有道理,而不去实践,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样做,最终损失的是你自己。只有去实践,才能够让自己发生改变。而有些道理,是反反复复听了,听多了,就会重视,才不会懈怠。每重温一遍,就是一种学习。所以对自己要有耐心,慢一点,每天保持进步,这样就够了,至于结果,不是我们能够追求的。
三:纯粹的求知乐趣。
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颜回多么可惜呀!我每天之看到他不断地进步,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
解读:知识是能够带给人快乐的。
求知能够带来乐趣,这里我们问一个问题,求知为什么不能够带来乐趣?首先我们分析为什么人们求知不会获得乐趣?说的准确一点,人为什么会放弃求知?因为大多数人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没有收获结果,他们就会怀疑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之间所讲述的,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需要坚持,坚持下去,当你能够击穿阈值,你自身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而这个成长是一个指数型的。当你不能坚持,不能够击穿阈值,你就会放弃。这就是人为什么会放弃求知,放弃自私的成长。
求学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与坎坷,这并不是一条轻松愉快的路,路上总会有妖魔鬼怪来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得生活,你得养家糊口,你得养育孩子,总总原因,会导致你在学习这件事上摇摆不定。当你能够坚守信念,保持学习的热情,你的思绪就不会摇摆不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路上有很多的放弃者。但是反过来思考,放弃容易,但是坚持一定很酷。
同时在求知的路上,切勿够过于着急。你想学习马上见效,很难,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人学习是带有功利性的,想要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工具,解决自身的问题。所以,到头来,学习变成了一件自愈自身的事,而非是学习本身带来的成长。这也间接的导致自己的学习的中断,因为你总想着立马见效,所以你放弃的概率会更大。少带点功利,会让你学习更加轻松自在。
颜回对于学习的态度本质,我是想要增长自己的学问,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非其他名与利。所以颜回才能单纯的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乐趣,体会从中带给自身的进步。
这就是纯粹的求知的乐趣。少点功利,多些乐趣,你会发现你正因学习而进步。